网站首页 > 产业分析> 文章内容

人口就业双赢 工资收入翻番

※发布时间:2019-8-23 14:27:3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口问题始终举足轻重。以来,我市人口素质大幅提高,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更趋协调。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以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稳定增长,以产业的优化调整带动就业结构优化,以新动能的稳健成长推动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的良好格局。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市人口发展呈现总量稳步上升,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家庭户规模更趋小型化,出生人口性别比更趋合理,人口压力进一步向人力资源优势转变的良好态势。人口规模持续扩大城镇化率稳定提高

  人口总量持续增加,出生率下降。1949年到2018年,我市常住人口总量由195.49万增加到532.77万,增加337.28万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口的2.7倍。1949年到1990年,由于人口发展的惯性,总人口的增长在不断上升,1990年达到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口增长的最高峰,其间人口年增长速度也最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34%,出生率达到19.23%;1991年到2018年,人口增速平稳持续下降,2010年人口出生率下降到9.19%,此后出生率稳步小幅回升,到了2018年人口出生率是10.12%,人口增速减缓,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2014年末计划生育政策从放开“单独二孩”到2016年末“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出生率有所回升,加之外来人口增加和外出务工人员的部分回流,促使我市常住人口至2017年底持续增长。2018年因西安户籍新政吸引影响,我市年底常住人口较2017年减少了5.52万人。

  城镇人口增加,城镇化率提高。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人口快速增长,人口聚集效应逐渐增强,1949年,全市非农人口为13.36万人,2006年非农人口突破100万达149.5万人;至2016年,全市城镇人口首次突破200万,达到218.55万人,此后城镇人口持续增加,2018年达258.39万人。1949年全市非农人口比重为6.8%,随着,全市城镇化率逐年稳定增加,2010年城镇化率突破30%达31.6%,2015年突破40%达41.8%,2018年城镇化率达48.5%。

  家庭户规模趋向小型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思想观念也在不断转变,少生优育逐步成为现代家庭组合的导向,使得小型化家庭户越来越明显地成为主体。主要表现在:一是家庭户规模呈逐步缩小趋势;二是以两代户为主要特征的小型化核心家庭占主体。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市家庭户规模为4.75人,上世纪80年代初为5.00人,到90年代初减少为4.24人,2000年又减少为3.88人,至2010年只有3.27人,再到2018年为3.18人。随着住房条件改善和家庭生育观念转变,越来越多的大家庭“裂变”为小家庭,“两口、三口”成为现代家庭的主流。家庭户规模向小型化、核心化发展必然带来消费、就业、劳动力供给等方面的相应变化,并对今后家庭养老模式、独生子女教育、居民住房需求等都将产生长远的影响。

  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人口性别是人口的自然属性,是人类和发展的自然基础。70年来,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高于正常值,1978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以女婴为100对男婴的比例)为104,到了2018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仍是104,这些年中累积了大量“富余”男性,而且这个群体还在扩大。性别比失衡造成男性初婚困难的现实,必将导致婚姻挤压现象,其后果将给社会增加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但是随着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未来这一问题将会有所改善。就业规模扩大结构日趋优化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伴随着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渭南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市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升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减少,劳动就业成效显著。

  就业规模持续扩大,总量成倍增加。新中国成立70年,经历了体制转轨、市场经济摸索、市场转型等阶段,我市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0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000亿元,这期间城镇单位人数由16.9万人增长到39万,就业人口翻了一番。2018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767亿元,城镇单位就业人口基本稳定在42万人左右。70年来,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极大改变了我市人口再生产类型和人口结构,生育率逐步下降、社会总抚养水平不断降低,劳动年龄人口稳步增加,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形成了一个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人口红利”期。全年常住人口由1978年的410万人增长到2018年的532万人,40年间增加了122万人。人口红利的逐年也给这一时期就业人口的增加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保障。

  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就业结构优化。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市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经过调整不断趋于合理。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自主择业和进城务工的得到,非农产业就业人数和比重迅速增长,进城务工农民稳步增加,劳动力供求关系和就业呈现新格局,就业人员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2018年底,全市法人单位就业人口中第一产业6.28万人,第二产业32.54万人,第三产业46.34万人。其中城镇非私营单位分行业从业人员中第一产业0.53万人,第二产业14.92万人,第三产业27.04万人。第一产业比重不到10%,三产比重达到63%,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就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

  经济体制,非公经济就业成为重要渠道。非公经济是全市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活跃的非公经济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劳动者大多集中在国有或集体单位就业。随着经济体制的,公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经济制度,使非公经济的发展实现了重大飞跃,外商独资、中外合资、股份制、私营企业等经济实体从无到有,逐步成为全市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生力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同时,就业体制打破了“统包统配”的模式,建立了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实施了积极就业政策。就业规模持续扩大,总量成倍增加。1993年,全市除国有单位和集体单位以外就业人数占全部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比例只有0.1%,2018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数达到42.48万人,其中除国有单位和集体单位以外人数达到21.12万人,占全部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49.7%,非公有制就业人数占据半壁江山。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减少,社会保障日益完善。渭南市委和市根据不同时期的劳动力资源和就业形势适时调整就业政策,将促进就业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纳入梦见钱包被偷各个时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努力扩大就业的同时,采取多种措强失业调控。

  2018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1.57万人,比2009年城镇失业人数减少了0.53万人。相对较低的失业率,对保持劳动力市场供求平衡,缓解就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推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和谐、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日益完善。2018年,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职工人数达到48.2万人,比2009年增加了18.7万人,参加社会保障人数持续增加。平均工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幸福感倍增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体制的伟大变革促进了职工工资制度的不断完善,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带动了职工工资水平的大幅增长。随着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和工资分配制度的完善,全市工资收入水平明显提高。2018年全市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7307元,比1978年的不足千元有了质的飞跃。2018年全市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38752元。70年来,全市职工工资制度和工资水平经历了几个不断完善和逐步提升的发展阶段。

  工资制度建立并完善阶段(1949年—1998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实行供给制和工资制并存的两种制度。全国工资等级没有统一体系,并行的工资标准多达数百种。1952年—1955年,分期分批进行了,逐步把供给制改为工资制。1956年进行以货币单位工资标准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次工资。1985年6月颁布了《关于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问题的通知》,决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从1985年7月1日起执行新的工资制度。1978年国有经济单位调整工资;1981年和1982年机关事业单位调整工资;1983年对企业职工再调整工资,建立了津贴、补贴制度,实行企业金提留随同企业盈利多少浮动制度;1985年,在机关事业单位实行以职务工资为主的结构工资,在企业实行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挂钩,国家不再统一安排企业的工资调整;1993年,实行动态的弹性工资计划,劳动部门对各地不再下达职工人数、工资总额和招生等计划指标;1994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再次进行,建立了职级工资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晋级增资机制,通过这些工资制度,我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574元提升到1998年的5162元,增长了9倍,成为我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职工工资水平增幅较大的增长阶段。

  工资水平稳定增长阶段(1999年—2008年)。在第九个五年计划后期,我国基本完成了企业工资由市场决定机制。在此基础上,我省下发了《陕西省人民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指导意见的通知》,建立和完善企业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同时,我市对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也进行了再次。这段时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快速增长,从1999年的5637元增长到2008年的20747元,增长了3.7倍,也成为职工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

  工资水平快速提高阶段(2009年—2018年)。近10年,全市工资水平飞速发展,2009年到2018年,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由24864元增长到57307元,工资翻了一番。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均实现快速增长。

  70年来,渭南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就业政策,产业结构合理调整、非公经济大力发展、工资分配制度日益完善,一系列经济体制的,促进了劳动就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快了劳动就业的步伐。

  财成国际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