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产业分析> 文章内容

中国再制造行业发展分析

※发布时间:2021-1-3 18:49:2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再制造产业是指以产品全寿命周期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废旧产品性能提升为目标,以优质、高效、节能、节材、环保为准则,在性能失效分析、寿命评估等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再制造工程设计,以先进技术和产业化生产为手段,进行修复、废旧产品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或工程活动的总称。

  维修是指在产品的使用阶段为了保持其良好技术状况及正常运行而采用的技术措施,常具有随机性、原位性、应急性。维修的对象是有故障的产品,多以换件为主,辅以单个或小批量的零(部)件修复。总裁做完留在她身体里其设备和技术一般相对落后,而且难以形成批量生产。维修后的产品多数在质量、性能上难以达到新品水平。

  而再制造是将大量同类的报废产品回收到工厂拆卸后,按零(部)件的类型进行收集和检测,以有剩余寿命的报废零部件作为再制造毛坯,利用高新技术对其进行批量化修复、性能升级,所获得的再制造产品在技术性能上和质量上都能达到甚至超过新品的水平。此外,再制造是规模化的生产模式,它有利于实现自动化和产品的在线质量,有利于降低成本、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污染,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在全国选择部分有代表性、具备再制造基础的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或其自行设立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对通过售后服务网络回收回来的旧汽车零部件进行再制造。开展再制造试点的汽车零部件产品范围暂定为:发动机、变速器、发电机、启动电机、转向器。

  国家支持企业开展机动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产品的再制造和轮胎翻新;销售的再制造产品和翻新产品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的标准,并在显著标识为再制造产品或者翻新产品。

  要求以推进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发电机等零部件再制造为重点,将试点范围扩大到传动轴、压缩机、机油泵、水泵等部件;组织开展工程机械、工业机电设备、机床、矿采机械、铁机车装备、船舶及办公信息设备等的再制造,提高再制造水平,加快推广应用。

  加快完善再制造旧件回收体系,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确保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取得实效;适当扩大再制造试点范围;加大支持力度;切实加强监督管理。

  重点推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机电产品再制造,研发旧件无损检测与寿命评估技术、高效环保清洗设备,推广纳米颗粒复合电刷镀、高速电弧喷涂、等离子熔覆等关键技术和装备。

  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在工业领域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促进清洁生产、源头减量,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重点推进机动车零部件、机床、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农用机械、冶金轧辊、复印机、计算机服务器以及墨盒、硒鼓等的再制造,探索航空发动机、汽轮机再制造,继续推进废旧轮胎翻新。

  到“十二五”末,内燃机行业形成35万台各类内燃机整机再制造生产能力,3万台以上规模的整机再制造企业6-8家,3万台以下规模的整机再制造企业6家以上。再制造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配套服务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

  2004-2012年,我国再制造产业的专利申请数量大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2004年,我国再制造产业专利申请数量仅为6个;2011年,专利申请数上升为51个,到2012年增加至105个,2013年1-11月,我国再制造产业专利申请数量为30个。

  2004-2012年,我国再制造产业的专利公开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04年,我国再制造产业专利公开数量为5个;2011年,专利公开数上升为66个,到2012年增加至74个,2013年1-11月,我国再制造产业专利公开数量为96个。

  从我国再制造产业专利技术申请人构成来看,山东能源机械集团大族再制造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最多,达到22个;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湖南精城特种陶瓷有限公司和湖南精城再制造科技有限公司均位列第二,专利数均为20个。

  从我国再制造产业的专利技术申请分布来看,C23C24/00分布量最多,拥有45个专利技术;其次是B23K26/00、C23C4/00,分别有32个和24个。

  特种电缆属于常规的制造业,上游主要是由基础材料组成,包括铜、铝、绝缘材料、护套料等;中游为特种电缆制造业,下游为特种电缆的主要应用领域,特种电缆由于其特殊性,主要一个应用于新产业技术领域、重大工程建设、现代装备业配套等场合,包括电力领域、通信领域、轨道交通、矿山开采、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

  从1999年6月我国首次提出了“再制造”的概念开始,我国再制造产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1999年-2004年),概念普及及认可阶段;第二阶段(2005年-2008年),再制造发展模式基本确认;第三阶段(2009年至今),相关法律逐步完善,再制造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

  当前,我国再制造产业处于萌芽期结束与成长期开始时期,主要表现为:国家制定了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已经有了产业发展的技术储备,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行再制造产品生产,再制造产品的消费意识正在增加,市场初见端倪。因此,再制造产业启动的主要任务基本完成,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