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17-9-22 22:03:2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为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加快建设网络强省、数据强省、智造强省,高水平建设智慧江苏,不断信息化发展的巨大潜能,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现对全省未来10年特别是“十三五”期间信息化发展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1. “十三五”信息化发展目标。到“十三五”末,全省信息化发展水平继续保持全国前列,信息化发展指数达到98,形成网络泛在普惠、技术创新活跃、服务丰富全面、资源共享、安全保障有力的信息服务体系,网络强省、数据强省、智造强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成更高水平、更有优势、更具活力的智慧江苏。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城镇和农村家庭宽带达到千兆接入能力,4G无线网络城乡全覆盖,建成一批涵盖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大数据中心和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二是网络信息技术产业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数字经济总量达到4万亿元,网络化协同创新体系全面形成,建成国内外知名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地。三是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企业关键管控软件普及率达到65%,重点管控系统集成覆盖率达到45%,智能制造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行业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200台以上,建成1000个智能车间和一批示范智能工厂。四是信息内容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互联网信息服务收入超过5000亿元,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体系。五是大数据成为社会治理重要手段,大数据产品和服务广泛应用,和社会数据共享格局基本形成。六是网络空间治理成效显著,建成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网络空间正能量进一步汇聚增强。七是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全国领先,造就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培养网络科技领军人才1000名,新增相关行业从业人员50万人。

  2. 信息化发展远景目标。到2025年,建成国内领先、有国际影响力的网络强省、数据强省、智造强省,智慧江苏建设有力支撑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国际领先,实现宽带网络无缝覆盖。数字经济主导地位基本确立,总量达到65万亿元,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智能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形成高端化、特色化产业发展高地。智能制造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引领全国智能制造发展。建立“数据创新、数据管理、数据服务、数据决策”的发展模式,建成全省一体化大数据中心,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格局基本形成。网络信息技术在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生态治理等各领域实现全面融合和创新应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中叶,网络强省、数据强省、智造强省和智慧江苏建设全面引领“强富美高”新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技术先进、产业发达、应用领先、网络安全的目标全面实现。

  3.统筹布局信息网络设施。大力推动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发展,促进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在南京国家级互联网直联点基础上加大带宽扩容力度,加快互联网国际通信专用通道建设,打造面向区域级网络互联的区域交换中心、信息交互中心。加快建设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推动空间系统与地面设施互联互通、同步发展。统筹参与北斗卫星系统建设,完善现代空间基准体系。科学配置无线电频率资源,规范开展军队与地方及相邻地区的无线.建立完善应用支撑平台。集约化建设覆盖省市县的信息化应用支撑平台,全面提升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社区服务、城乡建设、城市管理等各领域信息化支撑服务水平。加快推动交通、水利、能源、环保等领域公共基础设施智慧化建设,促进全省重点领域关键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大力推进“时空信息云”建设,建立“多规合一”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快地基增强系统建设,搭建北斗高精度服务平台。

  5.加快宽带网络提档升级。深入推进“光网城市”工程,大力实施“光网乡村”工程,大幅提升城乡光纤覆盖水平。加快实现4G网络广度和深度覆盖,支持5G技术的研发和布局,率先实施5G实验和商务服务。加快国家广电网江苏核心枢纽建设,全面推进江苏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建设。

  6.超前布局下一代网络。加快城域网、接入网、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等信息基础设施的IPv6升级。持续量子通信等新技术发展,推动宁苏量子干线建设。鼓励下一代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窄带物联网协同应用。支持南京、苏州等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建设,建设第五代移动通信产业化。推进物联网设施规划布局,建设基于窄带物联网(NB-IoT)、软件定义网络(SDN)的基础设施物联网运管平台,发展物联网开环应用。

  7.构建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完善“网+云+端”(工业宽带、工业云、工业智能终端)的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大力实施“企企通”工程,加快推进宽带网络进企业、入车间、联设备。优化“工业云”、“企业云”、中小企业“e企云”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工业智能终端普及,推广智能制造、精准营销、能耗管理等工业互联网应用。

  8.持续提升普遍服务水平。加快苏中、苏北农村地区光纤宽带网络全面覆盖,完善以光纤宽带为重点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加大农村宽带建设投入,支持运营商为农村用户提供实用、价优的终端、业务。加快推进苏北地区三网融合工作,实现三网融合全面普及。

  9.加快推进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加快研制E级(每秒百亿亿次)高性能计算系统,加快推进行业操作系统研发应用,着力攻克、传输、处理等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创新突破并行计算、海量信息处理、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一批云计算大数据核心技术,积极研发人工智能、3D打印、机器人、全息显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下一代技术。重点推进传感网、集成电、未来网络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开展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战略布局。

  10.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建设无锡物联网产业核心区,打造世界物联网发展新高地。大力支持“软件名城”建设,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大数据产业园。重点发展移动通信、光通信、卫星通信,打造天地一体现代通信产业链。大力推动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等研发和产业化。优化特色产业和信息产业园区布局,推进沿沪宁线信息产业带高端发展。

  11.构建协同创新产业生态。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构建产学研用高效整合的产业集群,打造技术先进、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创新要素与生产要素有机衔接。加快培育一批以新技术研发、新业态培育、新模式创新为方向的“独角兽”企业和小微企业。

  12.建立信息资源制度体系。加快完善信息资源动态更新和共享应用机制,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目录,构府数据统一共享交换平台。统筹利用和社会数据资源,建设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大数据应用体系。推动省级部门与各设区市条块结合、联合试点,实现多方共享、制度对接和协同配合。

  13.完善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完善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宏观经济、公共信用、人口等基础信息资源库以及重要领域信息资源库。推进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数据中心区域布局,建成一批国际一流水平的区域性大型数据中心,加快建设一批涵盖全省政务、经济、民生等重点领域的数据资源中心、信息交换中心、灾备中心、安全认证中心及服务平台。

  14.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实施数据资源共享工程,建立数据标准体系,不断扩大数据范围,动态及时更新。研究编制数据资源特许使用管理办法。引导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主动采集并数据,加强数据与社会大数据的汇聚整合和关联分析。

  15.培养集聚一批领军人才。加大“双创计划”的集成支持力度,培养引进一批高端领军人才和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家。鼓励省内外高校教师和科研院所专家带技术、带项目在江苏创新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造就一支具有精湛技艺、高超技能、国际视野的高技能人才队伍。突出人才优先,加强与省内外互联网行业领军企业的战略合作。

  16.壮大IT专业人才队伍。实施人才“育鹰计划”“中坚精英培养工程”和“网英聚苏”引智工程,培养壮大信息化和信息产业重点领域专业人才队伍,吸引国内外创新型高端互联网人才到江苏发展。建设信息化人才培训,加快培育复合型、实用型信息技术人才。推行CIO(信息主管)制度,完善信息化管理人才体系。举办中小企业创新创业、“i创杯”等大赛,发现和培育一批创新创业团队。

  17.不断提高信息技能。加大对企业家、企业高管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力度。定期对各级领导干部、公务人员开展信息化专业知识培训,增强领导干部学网、懂网、用网能力。深入开展全省农民用网推广活动,实现农村信息化知识宣传无死角,农村基层信息化服务全覆盖。

  18.加快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深化科技产权制度,加速信息技术领域科技。健全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搭建软件产业人才服务联盟等一批人才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开展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和认定,对专业技术人员给予政策倾斜。整合人才、科技、产业等资源,完善信息化人才发展专项规划。

  19.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化与以色列、等国家与地区的信息产业研发合作,拓展与美、英、俄、德、法等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合作伙伴关系,引进一批龙头型、旗舰型企业项目。推动中德智能制造与工业40合作应用中心、APEC中小企业创新示范区和信息化促进中心落地江苏。积极推进苏州工业园区创新综合试验,推动中以常州创新园、中韩盐城产业园、中瑞(士)镇江生态产业园、南京江北新区等平台载体建设,打造一批智慧园区和创新型园区。

  20.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我省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国际标准化活动。加强物联网关键技术标准研究,重点支持物联网企业及研究机构主导制定国际物联网相关标准。支持企业参与互联网国际标准规范的研究与制定。鼓励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融入国际开源社区。

  21.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信息技术领域国际化企业培育,提高企业利用外资水平。鼓励互联网企业与通信网络制造企业及电信运营商合作,在海外建设运营信息网络、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并购海外高端信息技术要素。搭建智能制造国际合作平台,完善企业国际化信息服务平台。加大对信息技术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和开拓市场的扶持力度。构建信息技术企业涉外知识产权与服务网络。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