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产业安全> 文章内容

深化泛珠与东盟的合作打造更为紧密的经济圈

※发布时间:2020-8-12 1:22:2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泛珠三角经济区处于“10+1”框架下两大经济体的交汇带,与东盟的经济关系具有天然的特殊性。如果以更广阔的视野审视泛珠合作,我们可以看到:泛珠的国际化和东盟的性,为双边在“10+1”框架下加强合作提供了的基础。东盟是泛珠世界首先面对的国际市场和资源,泛珠绝对要强化和东盟合作;东盟面对经济体系庞大复杂的中国广阔市场,需要采取分步开拓、层次推进的方法,东盟固有的性为其与地理相连的泛珠地区发展更为紧密的关系提供充分的可行性。所以,无论从泛珠或者是从东盟的角度看,在“10+1”框架下,优先发展彼此关系,均是一个有益的战略选择。

  泛珠合作的主要目标就是共同世界。2004年6月,第一次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联席会议签订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这是泛珠合作的纲领性文件。框架协定明确表达了区域合作的旨,即: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建立公平的区域市场体系,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协作体系,打造“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品牌,提高区域整体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形成东互联互动、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格局。其中,框架协议突出强调合作是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确定无疑地把宣告泛珠合作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世界。

  合作、互补、调整、国际市场,是泛珠合作的关键词。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在不同体制框架和发展水平上的生产力要素优化组合,属于区域经济的异质性整合。泛珠三角区域横跨整个珠江流域,覆盖我国东部,自然资源禀赋不同。区域内各地区经济发展结构差异明显、互补性强,而且还拥有和澳门两个的关税区。既有广东、福建这样的沿海发达地区,也有江西、湖南、贵州、广西这样的部发展中省份,再加上、澳门这样的国际性城市,形成一个包含有不同发展水平的区域经济合作体,但无论是区内相对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都希望通过泛珠合作来提高自身的经济国际化水平,这是一而贯之的要求。

  迅速提高经济国际化的水平,是泛珠各省区共同愿望。对于原来国际化程度较高的沿海发达地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有助于实现产业梯次转移,加快自身的产业升级,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更大范围地吸引国际资本和开拓国际市场,更大程度与国际接轨,更早实现全面的国际化;对于原来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内陆和西部省份,借助泛珠合作世界的愿望更为强烈。通过泛珠合作,可以让这些省份在更大范围、更广阔的空间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配置,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打通出海通道,实现经济的外向化,拉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四川省省长张中伟就曾说过,“建立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有利于四川与、澳门和8省区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发挥四川的资源优势,加大资源开发力度;有利于促进四川产业结构调整,在更广的领域和更深的程度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他的这席话表达了许多地区的共同。

  泛珠共同合作构建区域外向型国际化的产业结构具有很大的比较优势。在“9+2”体系中,这个“2”代表的是、澳门,这两个极之的经济体,使得泛珠合作一开始就具有了国际视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有利于发挥内地与港澳“一国两制”的优势和港澳经济比较发达的优势,一方面使港澳与内地经贸合作更紧密,促进港澳发展更繁荣。泛珠三角合作必将促进CEPA的落实,充分发挥港澳现代服务业和国际市场开拓的优势,为港澳经济向内地拓展提供的平台,从而为港澳经济持续繁荣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正因为有与澳门的国际联系、及其金融市场和专业服务的优势。泛珠内地九省区部的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鼓励和协助企业走出去,并与国际市场接轨就有了重要。充分发挥了港澳在区域合作中独特的作用,为内地省区扩大,进一步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条件。是泛珠三角区域进出口商品最重要的转口口岸。2004年内地9省区经中转进出口货物2500多亿美元。

  由于港澳国际港的地位,港澳效应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国际化的效应。2004年6月至12月,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云南等省区组成了高规格的代表团在港澳举办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小企业推介会、绿色食品与花卉专题推介展等多种形式的经贸活动,广州、长沙、昆明等泛珠三角区域中心城市也在港澳举办了多场投资贸易洽谈会,大大密切了内地九省区与港澳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了港澳在区域合作中独特的作用,为内地省区扩大,进一步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条件。

  泛珠的硬件合作,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协调,都以加快区域经济国际化来布局。泛珠各方共同规划和协调交通枢纽、沿海港口和边境口岸,提升参与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加快构建畅通快捷的物流通道体系、运输体系、大通关体系、商品和要素市场体系,使泛珠成为连接国内国外,东西互动、南北贯通的物流中心。如通过泛珠蓉深海铁联运,四川货物抵达出海口的时间从11天缩短至3天。人称此举相当于把深圳的盐田港搬到成都。

  泛珠推动营造公平、、规范的软市场的建设,也是着眼于和国际惯例接轨。泛珠的合作不光提升了基础设施等硬件,同时推动营造公平、、规范的市场,使市场规则等软件也在不断整合和提升,外向型国际化更加有了制度的。泛珠通过外经贸(商务)、贸易投资、工商、海关等部门签署合作协议,力促区域内商品和生产要素流动。自提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构想以来,“9+2”及有关部门群策群力,通力合作,本着高起点、高层次、高定位的原则精心策划,并按照务实、有效的要求积极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据不完全统计,至2004年底,已有34个和民间组织举办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会议,达成了共识,落实了措施,促进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健康、有序地展开。其中,泛珠三角地区外经贸(商务)和贸易投资主管部门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外经贸合作备忘录》。不光利于东向出海、南下出海,也易于加速本区域的市场机制与国际机制的接轨,真正实现性的成长,真正依靠国内和国际两个是市场双向拉动的发展。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下,广交会、昆交会、厦门投洽会、深圳高交会等国际性和区域性展洽盛会,成为各方携手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的重要窗口,泛珠合作中的项目只要跟国际化有关的,往往就成为共同的热点。泛珠横琴岛建设已由原来的粤澳合作开发扩大到“9+2”共同开发,成为泛珠国际化新阶段的标志和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横琴岛地处“一国两制”的交汇点和“内外辐射”的结合部,既具有衔接港澳的地缘优势,又具有特区发展奠定的基础,区位优势独特,开发潜力巨大。广东省提出在横琴岛设立泛珠三角横琴经济合作区,作为“9+2”的共同纽带,共享利益,对今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事实上,仅仅一年多,泛珠合作世界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内地泛珠三角区域进出口总值达2271.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16.6%,占全国进出口总值比重为35.2%。其中出口1267.6亿美元,增长23.0%,进口1004.3亿美元,增长9.4%,贸易顺差263.3亿美元,占全国贸易顺差比重为66.5%。一般贸易进出口共690.4亿美元,增长17.6%。其中出口378.8亿美元,增长33.8%,进口311.6亿美元,增长2.6%,较全国的一般贸易进口增幅低4.9个百分点。同期内地泛珠三角区域各省区加工贸易进出口共1387.7亿美元,增长15.9%,占全国比重为45.4%。其中出口831.6亿美元,增长17.9%;进口556.1亿美元,增长13%。

  从东盟的发展历程看,使它由小变大,快速成长。从1967年成立后,它先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到1978年后开始进入实质性合作阶段,经过十多年努力,合作规模不断扩大,而在1992年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更是稳步扩大并制,引起世界关注。东盟1994年提出建立“东南亚10国共同体”的构想,1995年越南成为东盟第七个国,此时的东盟已成为跨域和意识形态的国际组织。1997年和1999年老挝、缅甸和柬埔寨相继加入东盟,促使大东盟形成。

  东盟发展道相对较顺利,不断突破、一步一步迈步向前写就篇章,原因当然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它的和包容。正是性使它跨越经济发展水平的、跨越意识形态的、跨越教文化的。如果不是抱着、务实和宽容的旨,现在这样一个拥有450平方公里土地、5亿人口和7000多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在亚太地区相当于一个大国的经济体便不可能产生。

  从东盟的国际地位来说,是东盟作为一个国际组织的独特魅力。东盟从简单的区域合作体,演化为成熟的区域合作组织,到2020年还要建成由经济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和社会文化共同体三大支柱构成的东盟共同体。东盟有可能成为欧盟之后最成功的国际组织,界上享有越来越高的声誉。同时,东盟利用“东盟地区论坛”、通过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首脑会议(AEM)、“10+3”与“10+1”会晤机制,与美、中、日、俄、欧盟、印度、韩国等建立起对话和协商机制,扩大在国际上尤其是亚太地区的影响。如果没有心态和和平发展的心态,东盟作为国际组织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便不会有那么强大。

  东盟的性也体现在它的新地缘战略构想上。东盟的地缘战略是“圆心外交”,以东盟十国为“圆心”国家,积极扩展周边其与的区域合作,大小圈的外推式发展,与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之间的合作按最大的可能实施,在实施中不损害已有的与其他国家的关系。现在的“内圈”国家有中日韩等东亚重要的经济体,“外圈”国家则有、、印度、欧美等等。这种战略充满式的灵活。

  从东盟与中国的关系看,和务实的大局观,也是双方关系快速发展以及“10+1”贸易区快速建成的原因。1975年中国正式承认东盟的存在,但八十年代接触不多,九十年代则不断接触, 1991年中国与东盟正式开始对线年中国成为东盟的磋商伙伴、1996年东盟将中国升为对线年举行首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其后每年举行一次,至2004年共举行了八次)。随着接触和对线世纪后紧锣密鼓,快速突破提供了条件。2002年上半年举行首次中国与东盟经济贸易部长会议、到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就签订了。双方在半年内敲定那么重要的协定,采用的也是注重经济合作实效,灵活变通方法,在产品上,确定如早期收获产品,使农产品带头启动市场一体化进程,厘定产品,则使参与国避免过度的市场冲击;而在零关税时间表上,对东盟新旧有区别对待,对相对落后的新国延后实行,都表现出的大局观。

  泛珠的国际化和东盟的性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在“10+1”框架下,优先发展彼此的经济关系,是可以带来实际利益的战略选择。东盟是泛珠世界首先面对的国际市场和资源,泛珠绝对要强化和东盟合作,如果连相邻地方的国际合作都开展不起来,谈何国际化?如果泛珠不能在与东盟的合作中比内地其它地方领先一步,如何在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中扮演重要焦色?东盟面对经济体系庞大复杂的中国广阔市场,需要采取分步开拓、层次推进的方法,东盟固有的性为其与地理相连的泛珠地区发展更为紧密的关系提供充分的可行性。东盟的性是其在对外合作中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它的对外合作战略中的圈层理论在处理与中国经济关系中也是适用的,可以跟中国的部分省区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使之成为中国东盟经济圈中的小圈。

  泛珠具有浓重的东盟情结。尤其是泛珠的西南省区,更是将泛珠建设和东盟并提并论。西南地区正成为‘9+2’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圈和东盟贸易区经济圈的交汇点之一,既可承接泛珠三角区域内产业和产品由东向西的梯度转移,成为『泛珠』区域城市经济共同体拓展东南亚、南亚市场的国内,又可以通过陆通道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对接,为区域城市经济共同体创造拓展发展空间。在第一次泛珠会议上,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兵说,广西将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为泛珠三角地区和东盟合作与发展提供新平台。正在建设的国际大通道,为区域内各方的交流和开拓东盟市场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贵州省省长石秀诗表示,对于西部欠发达的贵州,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建立,使贵州与区内各方的联系更为紧密,往来更为通畅,合作更为便利,也给贵州开辟可同东盟贸易区增进合作的广阔途径。云南省省长徐荣凯说,泛珠三角地区经济联系由来已久,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下,广交会、昆交会、厦门投洽会、深圳高交会等国际性和区域性展洽盛会,成为各方携手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的重要窗口。

  泛珠三角地处东亚板块与东南亚板块的结合,是两个板块之间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必经之地。在开拓东盟市场上,泛珠三角各省(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人缘优势。泛珠三角区域中的粤、港、澳、桂、滇毗邻东南亚、南亚,其中滇桂两省区与东盟多个国家接壤,有着5080公里的边境线,有铁、公、水和空中航线与东盟相通。从地理上说,泛珠三角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发展更紧密经贸关系中一个最重要的前沿阵地,是两大区域经济往来和经济合作的交汇点,北承中国13亿人口的大市场,南连东盟5亿人口的市场,东临亚太地区,西靠印度洋地区,是沟通中国与东南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中介地区,泛珠三角将成为中国-东盟贸易区中发展各种经济技术合作的活跃地带和桥梁,而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水道”、中缅公、泛亚铁的建设,又为泛珠三角向西、向南拓展的经济腹地与发展空间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双方悠久的民间往来和多年形成的互信,也为双方发展经贸合作奠定了的基础,

  东盟十国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大湄公河次区域的老挝、缅甸和越南经济发展落后于广东,广东作为世界上主要的工业制造中心之一,与东盟在制造业和技术结构方面又存在着巨大的互补空间。泛珠三角的机电产品、IT产品和纺织品在东盟和南亚具有广阔的市场,而东盟、南亚的原材料(天然橡胶、矿砂、热带水果)、油气在泛珠三角有很大的需求。由于东盟十国各国,不仅经济发展水平相互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有的相对“泛珠三角”经济发展滞后,这就为“泛珠三角”各省区进入东盟开展资源开发、投资设厂、服务贸易等多领域合作提供了空间。

  随着东盟商机的逐渐,有更多的广东企业前来广西淘金。早期来广西投资的广东企业主要涉足制糖、水利等领域,都成功地赚取了一桶桶金,从而引来大批的广东投资者。而随着中国-东盟贸易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区域的建立,特别是今年4月广东党政代表以大阵容访问广西,更带来大批广东企业的南下。东盟市场正展现越来越庞大的商机。

  泛珠经济区,既把握中国市场,有着广阔的腹地,又能通过、澳门连接世界,还与大湄公次区域经济合作战略,与中国—东盟贸易区计划紧密相融。大珠三角正处于内地与东南亚的连接区域,这是一个理想的物流中心。

  从地理看,泛珠经济区位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接合部,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将促进泛珠经济区与东盟经济圈的对接互动,开创两大经济区联合发展的新局面。

  从经济腹地、共同市场的角度看,泛珠经济区北承中国13亿人的大市场,南连东盟5亿人的市场,东临亚太地区,西靠印度洋地区,是沟通中国与东南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中介地区。因此,泛珠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东盟经济交往的活跃地带和桥梁。

  泛珠中的桂滇与东盟“山脉同缘,江河同源”。泛珠三角各省历来与东盟经济交往频繁,东盟已连续五年成为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而广东则是中国对东盟贸易最大的省份。

  去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创出770多亿美元新高。东盟已连续五年成为广西的最大贸易伙伴,广东去年与东盟贸易额达创纪录的264.9亿美元,比前年大幅增长32.9%,贸易额占全国对东盟贸易额的33.8%,成为全国与东盟贸易的“领头羊”。今年1——6月,广东企业与东盟进出口贸易达到168.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其中,广东对东盟出口50.8亿美元,增长27.8%,东盟为广东第5大出口市场;自东盟进口117.3亿美元,增长8.9%。东盟已成为广东第4大进口来源地。在广东对外贸易中,东盟贸易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泛珠经济区对东盟出口商品结构方面主要是机电产品和传统纺织服装、鞋产品和农产品;进口方面主要是机电产品和成品油、塑料原料、木材、纸板等资源性产品以及植物油等农产品。从泛珠经济区与东盟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分析,两个经济区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泛珠三角地区作为制造业,需要从东盟地区进口大量资源性产品和制造业原材料,而东盟地区又是泛珠地区出口产品的重要消费市场。

  由南中国九个省区和港澳共同组成的泛珠经济区,今后必将成为中国与东盟建设贸易区的重心部位。可以预计,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化,泛珠经济区可以大大增强与东南亚的对接能力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对中国——东盟贸易区的建立与发展,对扩大中国对东南亚的影响,为中国经济发展谋求稳定的周边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随着中国—东盟贸易区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泛珠三角与东盟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将更加密切, 两者在经济上的互补性和各自的优势将会得到更充分的发挥。经济优势的互补性是区域经济实现整合的先决条件, 泛珠三角各省区与东盟10国之间存在明显的经济互补性。从总体上看, 泛珠三角区域覆盖着三个处于不同发展梯级上的地区,其中,、澳门为第一梯级; 福建、广东为第二梯级; 其他省区为第三梯级。而东盟10 国的经济实力层次表现为“菱形结构”: 最上层为新加坡; 第二层为文莱、马来西亚; 第三层为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 最下层为缅甸、老挝和柬埔寨。可见双方之间的经济层次分明, 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同时,双方在资源构成、产业结构、工农产品等方面也各具特色,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开展产业合作的潜力巨大。

  1)农产品贸易。 从2003年早期收获产品零关税安排,对泛珠三角不同省区影响不同。泛珠三角的热带或带地区诸省,由于其农产品与东盟同构性较强,受到的冲击较大,占全国热带水果80%的广西、海南和广东三省区尤其如此;而温带地区省份诸如江西、湖南、四川、贵州等,则由于与东盟农产品差异性较大,互补性强,故能够一开始便从CAFTA中获益。

  广西是中国南方果蔬生产大省,水果种植面积达117万公顷,年产量459万吨,但以龙眼、荔枝、香蕉、芒果、菠萝等热带、带产品为主,与东盟产品同构性大,且缺乏优势。比如,广西每公顷龙眼产量4500公斤,还不到泰国每公顷1500公斤的1/3。在零关税的冲击下,广西的热带水果价格跌至历史最低点。而广西在桑蚕、药用作物、香料作物、松脂、桐油、三黄鸡、奶水牛等一些带和温带品种上具有优势。

  云南与东盟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十分活跃。2004年1至5月,云南对泰国,出口增幅达1.4倍,其中,《中泰果蔬协议》项目对泰出口蔬菜水果31万美元,同比增长21倍。1月至9月云南省对泰果蔬贸易额达469万美元,同比增长了656.5%。1至10月全国通过云南口岸对老挝的贸易额达到6332万美元,占中老贸易总额的66.4%。云南口岸仍是我国对老挝贸易的主要通道,云南从老挝进口的全部为初级产品,主要为木材、甘蔗和天然橡胶;出口到老挝的96.3%为工业制成品。

  福建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增长快速,尤其是从2003年10月中国对泰国实施农产品零关税之后。据统计,2003年10月-2004年9月,福州口岸对泰国果蔬进出口总量为1.18万吨,价值215.4万美元,分别比2002年同期增长49.54倍和3.71倍。福州口岸对泰国的果蔬贸易已从一年前的顺差45.56万美元,转为逆差37.2万美元。同期,福建全省对泰国果蔬进出口贸易逆差为114.6万美元。

  农产品贸易的良好前景。其一,在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之初,由于受到市场组织上的接轨问题、运输渠道不畅、原产地证明规则运作阻滞、季节性衔接乃至消费惯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泛珠三角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幅度受到。而随着市场一体化进程的深入,两种制度的逐步磨合,制约两个市场各种要素流动的障碍的清除,两地农产品贸易必然随之增长。其二,目前中国包括泛珠三角与东盟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尚处于起步阶段,基数很低。如:2001年,东盟与世界农产品贸易总额为430亿美元,与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为30.57亿美元(东盟秘书处公布的数据),仅占7%,只是东盟与美国农产品贸易额的1/2,是东盟与日本农产品贸易额的2/3。中国出口到东盟国家的蔬菜不仅量小,且品种少,能见到的中国蔬菜多半是大蒜、洋葱、蘑菇等。自从双方2001年10月达成在未来10年内建成贸易区的协议后,2002年,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总额比2001年增长了24%。其三,泛珠三角与东盟两地市场农产品价格差异很大。蔬菜方面,在旧东盟六国,他们缺乏的温带作物如大蒜、洋葱、大豆、土豆、蘑菇、茶叶、韭菜、芦笋、黄瓜、苦瓜、空心菜、大辣椒、卷心菜、西兰花、萝卜、芹菜、香菜、白菜、菜花、小玉米的价格都大大高于中国市场,大致是我国国内价格的两倍,如土豆、洋葱、芹菜、青椒、生姜等每公斤在10元人民币以上。水果方面,泛珠三角的苹果、雪梨、香梨、葡萄、红枣、石榴、柑橘、水蜜桃、猕猴桃、哈蜜瓜等温带或寒温带水果在东盟国家的价格同样高出中国很多。中国的红富士苹果在泰国平均每个竟可以卖到人民币4-5元!当然,东南亚的优质水稻、棕榈油、可可、木薯,以及热带水果如腰果、甘蔗、香蕉、芒果、菠萝、龙眼、荔枝、山竹、榴莲、红毛丹等产品,也是我国市场上的紧俏货,而且存在不小的降价空间。随着零关税的逐步实现,在可预期的巨额利润的激励下,泛珠三角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必将放量增长。

  泛珠三角各省区与东盟之间的农业合作活动十分频密,在毗邻的广西和云南两省区尤为活跃。广西与泰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在热带经济作物和水稻优质品种引进、选育和推广、鱼类病害防治技术等方面已开展交流与合作。广西的杂交水稻已经在越南大面积推广种植。广西农科院与越南河内第一农业大学合作在河内建立了“中越农业综合技术示范研究推广”,开展杂交水稻组合和瓜菜品种的种植示范。示范品种不仅在越南受到欢迎,其影响已辐射到泰国、老挝和柬埔寨等,该已成为中国农作物品种和农业综合技术与越南交流的示范窗口。2004年3月26日,泰国商贸代表团在南宁市举行了“二○○四泰国茉莉香米(南宁)推介会”,同时透露将在南宁建设一个泰国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以更好地利用“早期收获”计划带来的商机。同年4月初,广西农业厅分别与来访的越南、老挝农业代表团签署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与这两个国家的农业科技合作,建立了各方合作的制机制。根据协议,广西将向越南提供杂交水稻和水果新品种的种子、种苗,为越南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和农业管理人员,进一步加强网上信息交流,开展网上论坛合作,双方还将在农产品标准化方面进行合作。广西与老挝的农业科技合作,除广西向老挝提供优良的农作物品种、种子、种苗外,还将派出农业专家到老挝,协助引进广西良种,在当地建立水果、蔬菜试验、示范、推广,为老挝培训技术人员,指导当地农业生产。根据协议,越南和老挝将向广西提供本国的优良水果和水稻品种。

  云南省很早就利用其特殊的地理开展与东盟国家的各种形式的农业合作。目前,泰国、新加坡、印尼在昆明、思茅两地市投资兴办的农业企业已有15家,协议外资已达3亿多美元。新加坡最大的花卉批发商远东花卉在昆明投资设立花卉加工企业。而维信集团则通过美国子公司Speedling公司在中国种植蔬菜、水果和烟草等,并于近年在昆明成立子公司,准备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在全中国开展业务。而云南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云南省土产进出口公司、昆明神犁拖拉机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农垦集团等企业也在缅甸、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菲律宾等东盟国家投资农业,主要项目有水稻种植、蔬菜种植、肉牛养殖、小型拖拉机装配、橡胶种植加工、海产品加工等。上世纪90年代初,云南还在老挝、缅甸边境开展毒品替代种植,帮助当地农民摆脱毒品,正确的发展道。2004年初,西双版纳州批准启动首个泰方独资的“中泰果蔬超级市场”动工兴建,它将成为集冷链物流、信息服务、市场交易、检验检疫等为一体的中泰果蔬分拨中心。今后,云南与东盟进行农业开发方面的合作主要方向为:农业资源开发、林业资源开发、生物资源开发及水(海)产品养殖等。

  海南是中国惟一的热带省,拥有丰富的热带生物资源,与东盟地区相邻,气候条件、地理特征十分相似,热带生物资源和利用方面的研究和开发是该省与东盟国家开展合作的理想领域之一。海南与东盟国家在农作物良种交换、海水养殖技术交流、农产品加工等方面有许多成功的范例。其中,新加坡到中国投资农业的最早的一家是中华总商会名誉会长陈共存牵头的投资海南油棕种植项目。

  随着中国—东盟贸易区进程的加快,作为与东盟国经贸合作主要内容的关税减让,越来越具体化和具有可操作性,这将为扩大泛珠三角各省区与东盟国家传统市场合作注入新的动力。

  泛珠三角和东盟国家在旅游资源方面各具优势。泛珠三角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与独特的人文景观;而东盟国家则有神秘的热带雨林、迷人的岛屿风光和奇异的风俗习惯。 泛珠三角的内地9省区总体来说是内地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其中,广东省的旅游外汇收入多年来都居内地31个省区市中的首位,福建省居于4到5位,云南居于前10名内的位次,广西居于前10名左右;而四川、海南、江西、湖南和贵州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当地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非常高,旅游业发展势头十分强劲。2002年,9省区旅游外汇收入合计达到76.86亿美元,占当年全国旅游外汇收入总额的37.7%。2004年6月3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签署,第四条“合作领域”涉及到旅游在内的十大领域。对于推进泛珠三角旅游合作,《协议》明确提出:“各方支持全面推进区域旅游合作,共同研究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和市场开发策略;建立区域旅游信息库;构建区域旅游网络营销系统,创建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共同策划和推广区域精品旅游线,树立区域旅游形象,打造区域旅游品牌。”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界上具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很多都在9省区内,因此,泛珠三角与东盟国家在旅游业的合作具有优势。

  近年来,广西、云南边境旅游的大发展和广东、海南对新、马、泰等国旅游业务的开展,都是地缘空间优势的充分体现。尤其是云南、广西两省(区)背靠亚欧连体,面向太平洋、印度洋两个连体大洋,陆有铁和公与东盟的越南、缅甸、老挝相连,并可延伸至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既沿海又沿边的广西和湄公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为中国与东盟交通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也为游客的流动提供海、陆、空、河等多种交通方式的选择。随着中国与东盟在旅游等诸多服务领域的合作的不断加深,东盟国家已经成为中国海外旅游的首选目的地。据统计,2002年,中国到东盟国家旅游的人数已超过150万人,同比增长高达30%。现在,中国成为越南第一位、新加坡第三位、泰国和柬埔寨第四位的旅游客源地。东盟秘书处副秘书长陈德明先生在2004年10月在南宁召开的中国—东盟国际旅游合作论坛上预测,未来几年中,中国将成为东盟最大的旅游客源国。因此,拓展泛珠三角与东盟在旅游方面的合作前景十分看好,泛珠三角进一步加强与东盟旅游业的合作很有必要。

  对比双方的比较优势,我们不难发现泛珠与东盟在制造业方面存在着巨大的互补空间。主要体现在:(1)制造业产品的互补性。这类商品主要以资源禀赋的差异为基础,约占双方贸易额的一半。一部分是东盟具有优势的商品,其中森林、矿藏和热带作物等自然资源类商品约占中国从东盟进口额的42%,其中泛珠占有较大份额;另一部分是泛珠具有优势的商品,主要是金属及其制品、纺织品、服装与鞋类、蔬菜及加工食品、车辆等。(2)产业间的互补分工。泛珠与东盟国家在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已逐步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形式的互补性分工。20世纪90年代,东盟出口我国的主要是资源性商品,东盟从我国进口机器及电器设备、纺织品和服装、蔬菜产品等。到2001年,机器和电器设备占东盟对中国出口的比重从1993年的12.4%上升到48.3%,同时东盟从我国进口的机器和电器设备占进口总额的50.9%。我国出口到东盟的机器和电子设备大部分是通用或特殊用途,机电产品以通用机械电器为主。另一方面,我国从东盟进口的机电产品很大一部分是电子元器件等产品。(3)科技方面的互补。东盟一些国家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其产品提升和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因素至关重要,而我国的综合科学技术水平具有一定优势,泛珠作为我国的经济强区,在一些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与东盟合作方面大有可为。(4)制造业的投资还可以给双方带来其他的受益,如一方的投资也可给对方的制造业提供了就业的机会。

  纵观整个泛珠三角,制造业在各省区都各具优势和特色,不仅区内搞合作富有互补性,与区外合作也独具优势和潜力。而泛珠三角各省区特别是广东和在这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近年来,广东制造业的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等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各省市之首,制造业成为广东的主导产业。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石油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森工造纸、医药、汽车等九大产业已成为广东制造业的主要支撑,在全国举足轻重。

  东盟十国不仅经济发展水平相互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东盟的制造业从总体上看基础还很薄弱,门类不全,是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广阔市场。东盟十国内部经济发展水平相互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缅旬、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技术落后,制造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这就为泛珠三角各省区进入东盟开展资源开发、投资设厂、服务贸易等多领域合作提供了空间。

  泛珠三角与东盟在服务领域有较大的互补性,双方在承包工程和劳务、旅游业、文化交流、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等方面的合作会得到有效的促进。无论是中国入世抑或中国与东盟贸易区的成立,中国与国际间的贸易量必定会急速膨胀,泛珠三角对中介的专业服务需求殷切,特别是拥有国际经验及视野的法律、会计、管理咨询及物流管理等专业人才将大受欢迎。

  珠三角外联港澳,内接滇黔桂,是发展与东盟经济贸易关系的重要地区。广东处在“泛珠三角”经济区的“龙头”地位。广东的P占泛珠内地九省区的1/3,而且进军东盟大市场,广东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人缘优势。2003年广东与东盟贸易额达创纪录的264.9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32.9%,占全国对东盟贸易总量的33.8%,是中国对东盟贸易最大的省份。

  广东在资源密集型的初级产品方面与东盟相比无优势可言,但在技术性和非技术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开拓东南亚市场的巨大潜力。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以广东为代表的泛珠三角经济圈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制造中心之一,既有世界大型工业企业,也有受托制造电子设备的企业。目前,广东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基础工业力量较雄厚,尤其在科技领域,已形成全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成为世界级电子、电器产品、的制造,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石油化工等产业广东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更重要的是,这里掌握着丰富的美欧日市场的产品、零部件库存和价格信息,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和完善的管理经验,同时也培养了一批熟练的技术工人。

  广东在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中应遵照比较利益的原则,根据自身条件与优势,重点发展竞争力强的产品,在生产与出口方面形成合理分工。在双方合作形式上不能仅仅停留在贸易阶段,应加强双边相互投资和技术领域合作,并在吸引东盟投资者的同时鼓励广东企业到东盟去投资。

  广东可以与东盟合作的领域广泛:可以在东盟国发展天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矿产、木材、棕油等;可以在基建项目如泛亚铁、湄公河航运、衔接中国西南至缅甸、泰国、老挝及越南的公;可以在服务业如教育、旅游、医药、技术培训及一些能够充分利用东盟的资源及人力等的制造业。这些都是值得我国企业考虑的投资或合资领域。其中广东比西南地区更具有明显优势的产业是中医药、旅游、航运等。

  广东与东盟在制造业和技术结构方面存在着巨大的互补空间。东盟国家的基础工业相对薄弱,机电产品的进口量需求较大,每年的进口金额达到500亿美元左右,大部分属于中低档产品。而且东盟一些国家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其产品提升和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因素至关重要,而广东作为我国的经济强省,在一些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与东盟合作方面大有可为。目前,广东在电子通讯、电气机械和石油化工这三大支柱产业的产值所占比重已经达到50%左右。因此,广东的机电产品如电子、电气、机械设备、化工等和高新技术产品对东盟的出口具有很大的潜力,并可以以此带动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升级。

  随着零关税的实行,广东的农产品出口无疑会在短期内受到冲击,但是在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前提下,零关税安排将强化广东农产品已有的价格优势,更有利于发挥广东在资源、技术和区位上的优势,广东享有的好处可能更大,广东农业通过继续调整结构,将来可以带动水产品、畜牧产品、蔬菜瓜果类等具有明显优势的产品出口,如荔枝中的桂味、糯米糍等高档品种均为广东所特有,其价格要高过一般的品种白腊、妃子笑,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为鼓励投资,东盟制定了不少政策,比如提供特殊投资者居留签证、减免税项等,还颁布新法律,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如物产资源投资有石油、天然气、橡胶、木材等,高新科技方面包括电子商务、环保、制药等,服务业如旅游、餐饮等,还可以到当地融资上市,为公司创造国际市场。可见,广东对这一地区的投资应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云南与东盟合作,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从贸易结构看,云南出口到东盟的产品占全省总出口量的近一半,东盟是云南最大的出口市场;从产品结构看,出口产品主要是化工、矿产品、食品、纺织品和农产品等。云南出口到东盟的产品在最近几年以15%的平均速度增长,东盟已成为云南最大的贸易伙伴。

  除文莱外,目前东盟其他9个国在云南都有投资。截止2004年9月,东盟国家累计在云南省投资项目405个,合同外资金额5.1亿美元,实际外资2.5亿美元。同期,云南省在东盟的投资为1493万美元。

  近几年来,云南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加紧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同时,结合自身优势,力争尽快为中国—东盟贸易区提供信息、贸易、金融、人力资源开发、公共事务五大服务平台,并已初见成效。今后,云南将主要在烟草、农业、能源、旅游等七个领域与东盟国家进行合作。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将是中国与东盟的一个合作重点,而云南最具有优势。参与具体负责中国—东盟贸易区谈判事务的国家商务部国际司张处长认为,云南迫切需要的应对措施是四个中心的建设。一是物流中心。包括硬件、软件两个方面,除道、交通设施建设,还要简化海关手续,规范商检措施;二是交易中心,东盟看中的是云南作为交易中心的地位;三是生产中心,使云南成为以东盟为依托的生产;四是引资中心,使云南成为吸引东盟外资的中心,利用西部大开发,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开发等项目,吸引外资。

  可见,云南和东盟在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先期进行合作的领域包括交通运输、能源开发、电讯服务、旅游、、人力资源、贸易便利化和投资等)、产业合作等方面,将会获得很大的发展空间。

  广西作为西部大开发中唯一同时具备沿海、沿边优势的省区,又正好处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中心,是我国惟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具有双向沟通中国与东盟的区位优势和人缘优势,自然成为我国进军东盟自贸区的“桥头堡”。中国-东盟贸易区建立后,广西将由边陲和交通末梢变为与国内外交往的重要通道和枢纽,成为沟通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最便捷国际大通道,是中国-东盟合作的经济走廊。东盟已连续6年成为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

  随着中国与东盟之间交通网络的完善和对接,中国与东盟之间经由广西集散的商品和人员将会更多。尤其是东盟大量的商品,其中很多是农产品、矿产品、原材料,如大米、橡胶、棕榈油等将主要从广西的港口和陆上通道进入中国。广西将成为沟通华南与西南、中国与东南亚的物流中心。

  从加快中国-东盟“经济走廊”建设的要求来看,广西在交通、电力、通讯、港口、码头、金融、口岸、工业园区、物流等配套设施以及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另外,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在南宁举办一次,南宁已被客观地推向国际性城市的前沿。因此,南宁市应以南博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城市和建设力度,尽快把南宁市建设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枢纽城市和物流中心,建成面向东南亚,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接轨、融合的国际性现代化城市和物流中心,同时发展会展经济。此外,广西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与东盟开展旅游业合作。以上领域和产业的合作和发展空间都非常大。

  从贸易统计数字看,贵州与东盟的贸易呈现发展趋势,从1999-2002年3年间,贵州与东盟的贸易额从5295万美元增加到11241万美元,年平均增幅为37.4%,远高于其对外贸易的总体增幅。2002年贵州省对外贸易总额为6.9亿美元,其中对东盟贸易总额为11241万美元,占其外贸总额的16.3%。东盟还是贵州接受外资投资的重要来源之一。截至2002年底,东盟对贵州的投资项目达48个,合同金额8879万美元。主要投资者是新加坡,其次是马来西亚和泰国。

  贵州与东盟国家在能源和天然资源开发等领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比如电力方面,贵州具有比较大的优势,可以向邻近的东盟国家如老挝、缅甸等电力极缺的国家送电。据了解,在未来20年内,仅中南半岛5国的电力需求缺口就有5268万千瓦。以泰国为例,前年电价高达1200铢/千瓦时,此后还有过攀升。因此,泰国、老挝、缅甸等国已就向中国长期购电问题正在展开接触。因此,贵州可以在做好“黔电送粤”的同时,考虑向邻近的东盟国家送电。另外,贵州在天然资源如中药等领域,与东盟有广阔的合作前景。总体来看,贵州与东盟在开发农业、肥料、中药材种植和加工、食品、纺织与服装、制造与皮革制品、电器与电子产品以及能源交通、城镇化建设、旅游、教育服务、咨询服务等方面都有较多的合作商机。此外,贵州的天然资源丰富,比如中药等领域与东盟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东盟市场很认可中药,而且东盟的药品价格相对较高。在开发农业、肥料、中药材种植和加工、食品、纺织与服装、制造与皮革制品、电器与电子产品以及能源交通、旅游、教育服务、咨询服务等方面都有较多的合作商机。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誉称,经济总量占中国西南的40%左右,是中国西南工业门类最齐全,优势产品最多的工业和农牧林业生产。省会成都被国家定位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商贸、金融、科技中心和交通运输与信息枢纽。机械、电子、宇航、冶金和食品等工业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并有一批闻名中国的企业。同时,钢铁、电子和机械等的实力也很雄厚,综合科技力量占有重要地位。在出口贸易中,蔬菜、生丝、肠衣、猪肉、中药材和生漆等初级产品较有优势,约占其出口总额的16.6%。纺织品、服装、钢坯、粗锻件、医药品、二级管、半导体、手用或机用工具、锯材、电视机、钢材、医疗仪器及器械等工业制成品占其出口总额的83.4%。2002年全省出口贸易总额27.1亿元,其中对东盟出口3.46亿美元。

  四川具有与东盟国家合作的优势产业和领域:一是信息产业。信息产业是四川优先发展的“一号工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规模,与东盟国家合作具有一定优势。二是农业。四川农业发达,科研实力强,农机、农药、化肥、种子等优良品牌多,种植养殖技术和经验管理水平高,对东盟优势明显。三是加工业。四川工业门类齐全,加工能力较强。四是工程承包。四川在工程机械、能源设备和施工技术方面都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四川的公司多年来在老挝、缅甸等国承建公、市政建设项目,在这些国家享有较高声誉。承建的工程包括老挝13号公、缅甸纸浆项目等。五是旅游业。四川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旅游资源,和东南亚开展国际旅游合作潜力很大。此外,东盟国家的水能、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丰富,四川企业可以利用民间资本或国际资金参与开发。。

  湖南生态资源独具特色,旅游资源、农业资源和多种有色金属和非金属储量资源非常丰富。湖南工业体系完整、规模初具、部分产业优势突出,在烟草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其他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18个大行业具有竞争优势。当前整个华南地区在产业结构上都是轻重重轻,而湖南偏重的产业结构将使湖南的重工业具有相对的优势。湖南与东盟可以在工业方面进行合作开发。同时,湖南毗邻广东,从长沙出发,沿京珠高速公,直通货柜车7小时左右可达广州,当天可抵。总体上看,湖南具有承接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扩大与港澳地区交流、开拓中国-东盟贸易区市场的地缘优势。

  湖南省与东盟贸易额多年来连续以40%速度高速增长,去年达到1.8亿元。东盟已成为湘字号企业投资主要地,投资金额占到全省境外总投资额的一半以上,投资项目占到境外投资项目的60%。另外,按照中国和东盟《货物贸易协议》的,从今年7月起,双方对原产于对方的7000种产品相互给予优惠关税待遇。降税进程实质启动,也将对湖南省与东盟的贸易起到促进作用。 截至目前,已经有30多家湖南企业报名参加东博会。为了鼓励湖南企业“走出去”,对于参会的企业,湖南省也将予以一定补贴。而在会上签了项目的属于湖南省的中小企业,自身实力并不常强,且合作技术含量也不是很高,在国内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压力,但却在东盟国家具有一定竞争优势。他们一方面在国内引进资金、技术和设备,一方面又将部分生产力要素向东盟市场转移,较好地挖掘和运用了湖南与东盟经济需求的层级差异效应。通过东盟博览会这一展会平台,他们真正在东盟市场寻找到了商机,找到了合作伙伴和投资项目。同时,也为面临激烈国内竞争的我省广大中小企业指明了一条发展之。

  福建省在东盟国家有众多侨眷,历史渊源深厚。近年来在CAFTA的促进下,与东盟的关系进一步密切。该省注重本省华侨众多的优势,促进该省与东盟的投资与合作,鼓励本省优势行业和企业积极开拓东盟市场,并将鼓励的重点领域放在生产加工和资源性(如远洋渔业、种养业、林产业、矿产业等)开发项目。还按投资把东盟国家分为三个梯度,为进军东盟的该省企业提供。近5年来,福建省对东盟年出口平均增幅20.58%,年进口平均增幅27.10%。2005年第一季度,福建省从东盟进口商品共884种,而出口商品种类达1938种,其中出口值过千万美元的单项商品有4种。福州海关有关人士称,仅今年首季,福建与东盟双边贸易总额就达1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4%。而东盟与福建省双边贸易过亿美元的有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上述5国合计进出口总值达9.4亿美元,占福建省与东盟进出口总值的94%。东盟已成为福建第四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对外工程承包市场和第一大劳务输出市场。截至2004年8月,福建省经审批在东盟国家投资的项目累计共36项,中方投资1699万美元,项目涉及贸易、铁矿开发、木材加工、农业开发等方面。

  江西具有资源丰富、生态优越、劳动力资源充足与成本低等方面的优势。近年来,江西与东盟的经贸关系有所发展,双方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上有一定的互补性。江西有色金属矿藏丰富,相关的工业基础也较好,江西企业所生产的铜、钨、钽等有色金属资源型产品在东盟具有比较优势。江西的汽车工业以江铃汽车、昌河微型轿车、萍乡客车为代表,汽车产业已粗具规模。东盟除新加坡外,交通运输相对落后。近年来随着东盟贸易区内经济的发展,对交通运输工具的需求很大,这是一个良好的市场机会。江西省不仅瓷土资源丰富,而且拥有人才和科研技术比较优势。景德镇日用陶瓷 、陈设艺术陶瓷具有资源、技术及价格优势。东盟地区华人众多,对中国的传统产品,如艺术陶瓷产品有一种特别的喜爱。近几年,在缅甸热销装饰瓷砖,在越南高档卫生陶瓷洁具等建筑陶瓷也大有市场。可见,东盟贸易区陶瓷市场的潜力很大。江西樟树号称中国的“药都”,近年来江西医药工业充分利用江西中药材资源,制造出了一批具有江西特色的药材产品。由于东盟地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对中药依赖性大,对滋补品尤其欢迎。因此,江西医药企业应积极扩大出口,增加江西医药商品在东盟贸易区市场中的份额。

  海南在地理上与东盟十国最接近,联系也很紧密,又是中国的最前沿,在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框架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发挥独特的作用。与内地大多数省份相比,海南与东盟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有天时、地利、人和三大优势。海南省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省相望,东南和南面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作为毗邻东盟的海南省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源远流长,近年来更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合作空间不断拓展。首先,海南可以充分利用缅甸、越南、柬埔寨、老挝工业生产落后,需要大量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机遇,积极组织货源,通过华侨资源大力开展与这些国家的出口贸易,尤其是利用东盟国家化肥主要靠进口的机会,扩大海南东方化肥生产的生产和出口的能力。其次,可瞄准东盟大多数国家医药制造产业薄弱的良机,在打造海南“生物药谷”的同时,扩大对东盟国家药品出口。再次,海南与东盟近年开展农业领域的交流频繁,5年来,海南省共从国外引进新优品种近百种,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从东盟引进,如从马来西亚引进菠萝蜜等10个新品种,从泰国等地引进黄矮椰子品种,通过人工杂交授粉,已培育出高产、早产、高抗性的新品种“文椰78F1”;引进了马来西亚的芒果促花保果等一批新技术,大大提升了海南农业的科技含量。同时,海南的优良种子及热带高效农业技术开始走出国门。由海南大学承担的中泰水稻合作项目,通过推广新品种而获得重大;省农科院向越南输出优质水稻种子得到认可后,已签订了1000万元人民币的种子购销合同。因此,在中国—东盟贸易区的大背景下,海南要充分发挥好背靠面向东盟的滩头地位和经贸桥梁作用,抓住机遇利用好东盟国家的资源和市场,

  、澳门是服务业高度发达的城市,尤其是不仅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海空运输中心、国际贸易中心,也是国际旅游、会议、展览以及咨询、会计、律师等服务中心。在“9+2”和“10+1”的对接中发挥了其独特作用。目前在广东与东盟的出口加工企业之间充当着原材料及半制成品的组织者。近年来,这部分的贸易量每年不低于100亿美元,占了广东与东盟之间的转口贸易的六成左右。广东通过与东盟的转口贸易,或东盟通过进行的转口贸易都在逐年上升。原因在于泰国、越南等国家的出口加工业近年有较大的发展,这些国家的出口加工厂将作为对、东北亚出口的理货和分销中心。

  新加坡是一个以华人为主的国家,而当地华人主要是广东、福建、海南等地移民的后代。由于文化相近,学院相亲,地理靠近,在中新经贸关系中,新加坡与现在的“泛珠三角”地区的经贸关系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如今,新加坡和已经互为第五大贸易伙伴。广东在中新经贸关系中也占举足轻重的地位,新加坡已经成为广东的主要贸易伙伴。、广东再加上“泛珠”的其他地区,构成了新加坡对华经贸合作的主要组成部分。

  新加坡的主导产业主要是资本与技术密集度较高的产业。非电力机械、电力机械和运输设备是新加坡附加值居前三位的产业,而且集中度高。由于新加坡人力资源价格高,这就决定了其生产要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从而使得许多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新加坡拥有很大的市场。

  近年来,新加坡对华投资出现了有利于泛珠三角区域的发展势头:一是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这中国三大经济发展区域中,新加坡已经在改变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出现的重长三角、环渤海而轻珠三角的状况,最近几年,加大了对珠三角和广东省的投资力度。二是中国西部开发战略的提出正在改变新加坡对华投资格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新加坡对华投资重点已经开始由对东南沿海地区向部地区转移,其中,四川省已居吸收新加坡在中国投资项目的前列。三是新加坡正在泛珠三角建设大型的工业园区,主要有广西的北海工业园和福建的福清工业园。随着泛珠三角区域商务与投资合作的推进,泛珠三角整体对新加坡投资者毫无疑问更具有吸引力。

  从新加坡对华投资的领域来看,近年来主要投资于中国的基础设施、医药卫生、农产品生产加工、机械制造、电子、电力、海运、金融、法律、教育、保险等行业,高科技、航空、海运等领域的投资合作将是其对华投资的重点方向。这些领域在泛珠三角各省区都可以找到有利可图的投资项目。

  目前,我国向新加坡出口的产品主要有纺织品原料及食品、肉类、机电产品、饲料、通讯设备、电子元器件等劳动密集型较高的产品。这类商品在泛珠三角区域都很丰富,随着区域产业合作与分工的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将逐渐形成比较优势明显、结构优化、分工合理、生产规模化的商品生产结构,商品对新加坡出口将更具竞争力。而新加坡具有优势的产品如橡胶、石化产品等在我国也拥有广阔的前景。对新加坡而言,随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推进和该地区一体化市场的形成,新加坡不仅将可以利用业已形成的贸易联系将本国商品打入“泛珠”市场,也由于“泛珠”市场商品流通的逐步畅通,而更加容易开拓“泛珠”市场。

  这四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泛珠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泛珠与这四国的产业结构相似,但各有优势,我国的整体产业水平略高于四国,在各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泛珠与这四国在产业结构上虽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这种相似性的背后隐藏着更多的互补性。印度尼西亚是初级产品出口大国,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在机械设备这一方面都具有竞争优势。

  印尼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从中印两国贸易的商品结构来看,中国对印尼的出口产品以工业制成品和半成品为主,主要产品为化工原料、机电设备、烟草以及一些农产品(大米、小麦)等;而我国从印尼进口的产品仍然以资源型为主,主要产品为原油、胶合板、木材及其制品、纸浆、橡胶、化工原料等。

  印尼经济的六大主要支柱产业是油气及其产品、农业、轻纺业、海洋渔业、采矿业和旅游业。两国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上有着较大的互补性,有合作开发商机。印尼正期待外国投资者对其海运和航空、海港和机场建设、发电和传输网络、电信和电视、加工工业等多个领域进行投资。泛珠三角的企业看准市场可前往投资或合作办厂。可合作领域有:

  农渔业合作。印尼农作植广泛,包括橡胶、咖啡、巧克力和棕榈油等在内的印尼农产品,对中国市场都很有吸引力。泛珠企业可参与对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合作。此外,渔业、棕榈油等资源的开发和加工都是可以考虑投资的领域。

  能源、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印尼是东南亚能源和其它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印尼正在大力推进铁、港口、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泛珠在能源和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拥有成熟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双方可以通过合作开发、工程承包等多种形式加强这些领域的互利合作。泛珠企业在投资资源开发加工项目方面也大有可为。自2003年3月起,印尼与我国设立了“能源论坛”,积极对双边能源领域的合作进行研讨。印尼将在未来5年内招标50到70个石油天然气矿田。

  日用家电制造。由于印尼的中小企业基础比较薄弱,而对日用品和家电等的需求正迅猛增长,泛珠三角特别是广东的中小企业前往投资设立合资企业具有较大优势,不仅有利于广东商品扩大印尼市场,而且有利于泛珠三角区域产业的转移。

  第三产业合作。印尼已经放宽了对外资进入其服务贸易领域的,泛珠有实力的企业可考虑在这一领域投资。印尼通讯供求矛盾突出,近年来到印尼旅游的中国游客不断增加,泛珠企业也可前往兴建一些专为国内游客提供服务的宾馆、餐馆等设施。

  医药制药合作。印尼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泛珠企业与印尼在中药市场、药材市场、生产技术以及品牌培育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合作潜力和空间。

  由于泰国还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因此在泛珠三角与泰国的产业合作中,既有竞争性,更有互补性。双方在自然资源、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互补性,也为双方进一步发展经贸关系创造了有利条件。

  农业合作。泰国每年从中国大量进口豆粕以解决饲料不足的问题;泰国的化肥生产还没有形成规模,主要依赖进口,每年需进口化肥约600万吨。

  设备生产合作。泰国是世界然橡胶的主产地,目前,泰国原始橡胶的加工业也比较发达,其生产加工设备的市场容量较大,如清洗、破碎、筛选、烘烤、成形、打包等设备的市场需求量较大,因此,极其需要具有较高加工性能的此类设备;泰国又是海洋渔业大国,20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为泰国带来了可观的各类海产品,全国的年均海洋捕捞量在亚洲地区仅次于日本和中国名列第三位。泰国南部的捕鱼和海产养殖较发达,因此也需要大量的相关的电机设备、制冷机、船用柴油机、制冰机、和冷库以及海产品加工设备。对此,泛珠三角区域的企业可以采取投资建厂并返销产品的方式与泰国企业进行合作开发。

  工业合作。2000年以来,泰国工业增长强劲,其中增长最快的是出口工业,成长前景较好的行业是与出口相关的汽车和汽车配件等,泛珠企业可为这些行业提供中初级产品。目前泰国的建筑业已步入复苏阶段,不少基础设施纷纷上马,这就为泛珠三角区域出口钢材、建材和机电产品提供机会。此外,泰国纺织业也已复苏,物美价廉的中国纺纱、织物和制品受到泰国纺织业的欢迎。

  在东盟10国的5亿多人口中,马来西亚人口仅占4%,而在东盟10国与中国的贸易额中,马来西亚则高居首位。近年来,泛珠三角区域与马来西亚已形成了紧密的经贸关系。在投资方面,马来西亚华商不仅巨额投资于,通过将资金输送到内地,其中广东2003年对马来西亚进出口占中国对马来西亚进出口贸易总额的42.4%。在马来西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中,也主要投向广东、福建、广西等泛珠三角地区。随着中国—东盟贸易区的建设、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启动将成为促进泛珠三角各省区与马来西亚经贸合作的发动机。从投资领域来看,马来西亚主要在中国投资于橡胶、食品、化妆品、家具、饲料、机械制造、能源开采、交通、房地产开发、酒店、金融、保险、商业零售等领域,这些领域在泛珠三角区域可以找到大量投资项目。另外广东已经是马来西亚在中国的主要投资地区,其商家已经于广东建立起了密切的投资联系,利用此联系,泛珠三角各省区完全可能吸引到更多的马来西亚投资。

  菲律宾具有比较优势商品主要是半导体、集成电、数控设备等电子产品。具体包括:机电产品、电器及电子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电子技术、二极管及类似半导体器件、集成电及微电子组件、变压(整流电感)器及零件、鲜干水果及坚果、香蕉、成品油等。泛珠与菲律宾的合作潜力大的领域主要有:城市基础设施、农渔业合作、旅游开发、医药和制药、电力开发等等。

  这五国工业水平落后,工业体系不健全,属于农业国,所以和泛珠在产业结构上具有更大的互补性,双方合作潜力巨大。例如,越南对农业机械需求很大,每年都需要从我国大量进口拖拉机、柴油机、水泵、脱谷机等产品。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经济合作将给我国与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5国的经济合作带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越两国的贸易商品结构呈现出较强的互补性。目前,中国对越南出口的商品达200多种,主要是制成品,含多种高质量的机电设备和消费品。主要有:成品油、各类机械设备、小水电设备、小糖厂设备、制药设备、轻型运输车、原材料、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建筑材料、交通运输设备、轻工消费品、纺织机械和纺织品、服装及附件、谷物及谷物粉、食品、农药和日用品等等。我国从越南进口的商品达100多种,主要为初级产品,除了一部分是经过加工的产品以外,多为未加工的、附加值较低的原材料。

  在泛珠三角区域中,广西和云南这两个省份是直接与越南接壤的,广阔的边界贸易为彼此提供了无限的商机。作为中国与东盟两大市场的桥头堡,活跃的边贸,使越南快速成为广西与东盟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广西与越南的贸易额逐年增长,同时,越南也已成为云南省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越南正处于经济起步期,各种资源存在价格优势,产品市场非常广阔。从越南经济发展现状,泛珠三角区域企业可以前往投资合作的领域和行业大体上有:农业领域尤其农机和化肥市场、机械行业、原料市场、电力设备、建材和工程承包市场、能源生产水产品及其技术市场、药市场开发、果蔬贸易、消费品市场等等。

  尽管柬埔寨与中国没有共同边界线,但柬埔寨作为湄公河流域6国之一,对于中国来说仍是个重要的邻国。近年来,柬埔寨把引进外资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并不断改善投资。纺织业是其吸收外资的最大产业,其次是建筑和建材行业。柬埔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国内严重缺乏建设资金、技术、生产设备和专业技术人才。柬埔寨工业基础极其薄弱,除少量农产品(粮食、热带水果等)外,市场主要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都依靠从国外进口。

  泛珠三角企业特别是广东企业不仅在农业、农产品加工较为先进外,而且在重化工业、轻工、建材、纺织、食品工业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优势,这种明显的差异,为泛珠三角区域的农业、农产品加工业、能源、化工、机械、家用电器等工业企业以及服务旅游业提供了众多的机遇。可考虑在以下行业和产业部门开展与柬埔寨的互利合作:农业开发合作、资源开发合作、纺织服装业等等。

  缅甸是农业国,其经济发展主要靠农业的发展,农业产值、农产品出口值分别在国内生产总值、出口总值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在出口总值中,大米、豆类、柚木一类的农林产品的出口值大约占70%左右。缅甸重视资源开发,为了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加大了对油气资源、金、锌矿、土地资源、海洋资源、电力资源等项目的开发力度。由于缅甸的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矿产资源探勘和开采技术比较落后,资金和设备严重不足,该国将石油、天然气行业向外资,吸引外国公司参与石油、天然气开发,先后与英、法、澳等国家签定了开发石油、天然气和矿山协定,并收到成效。近年来外国石油公司对该行业的投资不断增加。目前,缅甸每年生产原油400多万桶,生产天然气80多亿立方米,出口天然气50多亿立方米,创汇5亿多美元,成为缅甸外汇收入的最大来源。同时,电力资源开发也正在加强。

  泛珠三角与缅甸可合作的经贸领域有:农业合作、林业资源开发、矿产资源开发、海洋资源、水电资源等。

  目前,中国向老挝出口的主要产品是机电产品、纺织品、日用工业品、汽车及汽车配件、摩托车等,从老挝进口的主要商品是原木锯材、胶合板、橡胶、玉米、药材等。

  中老两国的贸易主要集中在边境地区,规模不断扩大。云南同老挝北部接壤的丰沙里、乌多姆塞、琅南塔等边贸活跃,双方人员往来频繁,大大促进了老挝北部四省的经济发展。云南与老挝的边贸额迅速超过了1亿元人民币。随着双方经济合作的全面开展,老中还签署了合作考察开发协议书,双方联合对老挝的森林资源、农牧资源、矿藏资源、水电资源进行考察。

  泛珠三角与老挝可合作的经贸领域有:农畜牧业合作、技术和劳务合作、森林和矿产资源开发、水电资源开发等。

  文莱是东南亚第三大石油生产国和世界第四大液化天然气生产国。其经济主要依靠天然气和石油的生产和出口,两大产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和出口总收入的96.7%;其次是建筑业、服装业和旅游业。

  文莱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文莱计划把文莱建成东盟东部增长区服务、贸易和旅游中心,其“八五”计划(2001-2005年)特别注重非石油领域的投资,重点投资发展建筑业、旅游业、纺织业、信息业和工业。为大力落实经济多元化,文莱苏丹还推行“双叉计划”作为经济新增长点:即建造一个深水的麻拉港,成为东南亚地区的经贸转运站;兴建炼油厂进行油品炼制与石化加工;利用当地廉价的石油发电,兴建能源密集的炼铝厂等。这些都为泛珠企业前往投资合作提供了巨大商机。

  由于文莱工业不发达,积极推动非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这有利于泛珠企业走进文莱发挥优势。文莱人口少,缺少熟练劳工和技术工人,这有利于泛珠企业前往承揽工程和劳务输出。此外,文莱是中国隔海相望的旅游目的地国,这也有利于双方的旅游开发合作。

  泛珠三角与东盟关系特殊,互为依托、互为补充,相互之间完全应该在搭建更为通畅的经贸桥梁、搭建更为广阔和的平台,将天时、地利、人和条件充分发挥出来,为双方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在泛珠各种有关合作会议或重要活动中,尽可能吸收东盟国家有关机构参加。中国与东盟贸易博览会的会址已经永久性地设立在广西南宁,更要充分利用,,争取得到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理,东盟国家在召开各种有关合作会议或重要活动中,也应尽可能吸收泛珠区域的有关省区参加。

  在“10+1“协议框架下,为突出加强彼此关系,泛珠可以和东盟一起制订有关的投资促进计划,作为整体协议的细化和深入。这种协定可以是“AIA协议”和“泛珠三角经济合作框架协定“的混合版或扩展版,也是”10+1“框架协定的下一层次协议。主要是保障贸易和投资,促进投资便利化,进一步优化投资,建立更为简便的投资程序;同时确立专向合作领域,确定和协调相关合作事项。对于中国与东盟今后签订的经济合作相关的协议,东盟泛珠可以做优先的安排和实施,要加强合作力度,提高各种合作协议的法律效力。

  泛珠可以和东盟一起建立合作、协调机构。可以考虑成立一个名为“特别经济委员会”的机构,小村庄的风流韵事因为泛珠只是中国的省区合作体,所以该委员会不具有行政职能,它只是在调整各个地区产业结构或进行经济整合时发生作用。贸易纠纷出现时由这一机构进行协调。

  作为促进贸易、完善营商的第三方机构,各种商会和协会在东盟相对发达的国家已经比较成熟,泛珠内地九省区现在也在重视商会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双方在这方面的合作可以极大扩展商机,贸易和投资的有序进行。

  泛珠三角各省区要切实解决人们的问题、对待外商的态度问题、办事程序问题,严格按国际商务惯例办事,建立规范的法制、建立严格的知识产权制度、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以增强外商包括东盟国家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对于东盟国家来说,同样要抓好软的建设,以促进相互间的投资,泛珠三角的企业对于东盟的法制条件和经营,许多还并不清楚,东盟要从加大对泛珠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在泛珠三角与东盟之间,除了广西、云南这个陆通道,大珠三角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换地,而-广州是一条主轴线。所以说,泛珠三角与东盟之间的交往将为广西、云南,也给大珠三角巨大的活力。

  首先要抓好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中下游交通不畅的现象,其中包括:(1)某些地区的机场扩建,争取能停特大型飞机,增加沟通相邻的航线)加速某些地区的港口建设,争取能进20万吨以上的大轮船;(3)连通两广、湖南、云南、贵州、四川和越南的铁和高速公,建立畅通的公铁交通网络。(4)加快东向、南向交通通道建设,缩短与广东、越南、缅甸的时空距离。

  再者,要抓好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仍以印尼为例,大部分中国企业到印尼投资,情况都不错。比如中国的华为、中信两大通信公司投资承包印尼的通信工程,使印尼方面对中国通信产品的物美价廉十分信服。

  最后,泛珠区域应和东盟国家齐心协力,共同打造一个信息互动平台。这个信息互动平台可以促进几个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一是联手推进市场开拓,实现市场相通和共享。二是联手推进产业对接,实现产业互补和共同发展。三是联手推进资源开发,实现资源共享。四是联手盘活存量资产,推进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五是联手发展现代流通业,促进商品双向流通。六是联手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重点是加快西南地区的东向交通通道建设,缩短与粤港澳的时空距离。

  据《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泛珠区域内将形成九大协作网络。这九大协作网络包括:西电东送能源传送网、区域交通运输快达网、区域旅游营销网、区域农产品销售网、区域劳务流动网、区域信息交流网、区域文化和人才交流网、区域环保协作网、区域卫生防疫协作网。这九大网络的建立意味着,占全国总面积21%的泛珠三角区域内,内地九省(区)和港澳特区将协力打造全中国最为庞大的一体化产业带、交通网以及信息交流平台。这九大网络建成后,也应当设法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有效对接和交流合作。

  随着中国——东盟贸易区的实施和泛珠三角经济合作的启动,农业有望得到更快的发展,成为中国——东盟贸易区和泛珠经济合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优势产业之一。比如说,中国是第一个与印尼签订渔业协议的国家,两国有关部门的一系列合作进展得相当顺利。

  首先,要充分利用“10+1”和“9+2”巨大的销售市场,积极拓展中国北方市场,建设泛珠三角优质高档农产品生产。要充分利用泛珠区域的农业气候资源,以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品种资源和管理技术,瞄准“10+1”和“9+2”区域的高档农产品消费市场,建立高档次农产品生产,为“10+1”和“9+2”区域提供高档优质的鲜活农产品,替代部分高档农产品的进口。进一步拓展高档农产品在“10+1”和“9+2”区域的市场销售空间,并积极拓展北方市场和国际市场。

  其次,要充分利用东盟的原料市场,建设中国——东盟贸易区内重要的农副产品加工。东盟大部分国家是农业国,农产品加工业的资源和原材料非常丰富。要把泛珠区域的自然资源、土地、人力、市场等要素与东盟国家的廉价原料、资金、技术、管理以及优质品种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农产品加工,实现互利互惠。泛珠区域的各省区,既可成为东盟农产品进军中国内地市场的重要平台,又要争取成为中国农产品进军东盟以至国际市场的重要平台。

  再者,要充分利用泛珠三角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平台,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建设泛珠三角重要的劳务输出。要抓住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启动的机遇,把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的跨区域转移纳入整个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计划之中,制定切实可行的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实行有计划、有目标和有步骤的转移,转移的目标地不局限于粤港澳地区,还应包括东盟。

  最后,要充分利用东盟国家先进的农业科研技术,加快现有农产品的品种、品质改良工作。东盟部分国家的农业生产较为发达,在热带水果、热带作物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培育出一大批高产、优质、高效的热带农产品。无论是印尼的热带水果园、马来西亚的橡胶研究所和棕榈油研究所,还是泰国的农业大学,既是科研与教学,又是新技术推广、信息服务中心,更是生产加工示范,是教学、科研和生产有机结合的典范。因此,泛珠区域还要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农业科研合作,建设成为农副产品的品种改良、品质改良与科研。

  另外,还要重视调整农业结构,打造产业特色。要努力提高农产品品质和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要加速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增强龙头企业的创新和竞争能力、辐射和带动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粤港澳地区和东盟较发达国家都激发出一种强烈的外扩冲动,它们需要寻找新资源、新市场和更大的腹地。庞大的外向型加工业为了保持外销产品的竞争力,也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原材料和能源,泛珠区域的其他省区和东盟较落后国家又正好可以供给这些生产要素,尤其是矿产、人力和电力资源等。反过来,这些较落后的国家或地区也要积极积极融入泛珠三角和东盟的区域经贸合作中,激活和拉动本地区的工业经济。要充分利用较发达地区雄厚的资本、强大的融资能力,大力发展本地区的加工业、外向型工业以及高新技术工业,提高自身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达到以工业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

  除了鼓励生产要素的顺畅交流,还要鼓励泛珠三角与东盟之间的相互投资,共同提高产业合力。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行,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进程加快,中国与东盟的产业传递速度也会加快,将逐渐形成分工不同的产业梯次转移体系,这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中国与东盟间的产业趋同和竞争大于互补的问题,形成多赢的格局。

  总之,泛珠区域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与东盟国家联起手来,互相推动资源开发,实现资源共享。互相盘活存量资产,鼓励资产重组,提升产业结构。联手推进产业对接,实现产业互补互利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从各城市的发展历程来看,服务业的发展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运动规律来看,服务业的长足发展既是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又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例如的快速发展,就充分借助了服务业之力。2004年,的服务业已占其P的80%,它具有强大的辐射和拉动能力。目前从经深圳到广州,由外到内已组成一条服务城市增长链,其强大的拉力,足以带动整个中国南部的经济增长。

  对于泛珠三角的内陆省区,应积极采取措施,切实抓好服务业的发展。要积极主动地与东盟国家联起手来,共同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双向畅通。要让粤港澳的市场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快速向周边延伸,争取建成泛珠三角和中国——东盟贸易区最大的货物中转站或贸易港,建成东盟与泛珠三角乃至整个中国广泛联系的货物中转站或贸易港。使东盟的产品能够畅通无阻地销往泛珠三角以至整个中国内地,也使泛珠三角以至整个中国的产品能够畅通无阻地销往东盟。同时,又能够促进各方的资金流转和投资,从而在东盟与泛珠三角乃至长三角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辐射中逐渐崛起,取得本区域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亚洲金融危机后,整个亚洲感觉像一盘散沙,得有一个机制使大家聚拢。中国与东盟的互补性与合作意向都很强,所以说建设中国——东盟贸易区的意义十分重大。泛珠区域的各省区在文化传统、血缘关系、地理、交通条件等方面,与东盟国家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有条件率先建设一个共同市场,共同拓展市场空间。

  为此,每年在广西举办一个中国——东盟南宁博览会就成为顺理成章和非常有必要的一件事情了。这个博览会可以和区域内其他会展如广交会、深圳高交会、昆交会(可能会改名为东盟交易会)、西南交易会、厦门客家等等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共同为区域经济合作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这些展览会应该分门别类,各自都要有所选择,突出主题。比如第二届南博会提出“博中有专”的办展方针,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从中长期看,一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首先为建设中国——东盟贸易区的进程全面提速,并为中国与东盟长期合作提供了有效平台。博览会为中国、东盟以及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家和投资商提供了商品交易、投资洽谈、经济技术合作平台,促进了双方资金、技术、商品和服务的双向流动,对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建成,全面、深入、务实地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化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经济和意义。

  博览会带来的各种市场要素及产业的聚集,将催生初具现代都市规模的南宁、昆明成为中国——东盟贸易区的区域中心城市。从长三角的上海、泛珠三角的广州、深圳和南宁,再向南延伸到曼谷、雅加达、新加坡等,东亚和东南亚正在形成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心城市的经济链条。

  从发展中国与东盟双边关系来看,博览会将进一步推动建设中国——东盟贸易区的进程,充分展示中国和东盟经济、合作的良好局面和广阔前景。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来看,博览会将带动泛珠区域尤其是西部省区更好地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和两种资本,提升产业水平和经贸水平。

  广西和云南资源丰富,潜力很大,在港口、仓储、旅游以及和东盟联系等方面具有优势,因此广西和云南没有理由落后。两省区应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整合各种资源,提升产业水平。广西和云南应借助南博会、昆交会这种窗口,调动周围省区来建设本地区,举全区之力、借各方之势,发展广西和云南经济。同时充分利用好这种平台,加强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把泛珠三角和中国——东盟贸易区的建设结合起来,并进而推动中国——东盟贸易区的市场一体化。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东盟国家,于1998年10月签订《理解条约》,于2000年5月签订《清迈协议》,以后又和中、日、韩签订了一些有关金融合作的协议。近年来,亚元区的设想更是一个热门话题。中国与东盟产业合作的深入开展,以及区域内贸易的逐年增加,必然要求双方加强金融业方面的合作。在这方面,泛珠区域也有必要克服体制、、教意识等方面的障碍,争取获得合作与发展的先机。

  为此,要尝试建立地区贸易结算体系。由于东亚地区的内部贸易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了减轻对美元的过度依赖,减少交易成本和降低汇率波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有必要加强本地区之间货币的直接结算。为此,泛珠区域可以率先和东盟国家建立地区贸易结算体系,将来逐渐发展成为东盟10+3的地区清算同盟。

  泛珠正在考虑成立一个共同基金,以投资泛珠规划中的合作项目,就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来说,这种设想同样可以应用到“9+2+10”经济合作的内容中去。通过基金,可以直接对一些重要的合作项目,如“两廊一圈”给与支持。2004年5月,越南总理潘文凯访华时与中国总理达成了共建“两廊一圈”即南宁-谅山-河内-海防、昆明-老街-河内-海防两个“经济走廊”和“环北部湾经济圈”的构想。其中的“一廊一圈”主要在广西,而另一条走廊在云南。作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区,“两廊一圈”将成为中国与东盟产业全方位对接的新开端。这样的项目设想,除了和各相关机构的努力外,资金的落实和管理很重要,共同基金可以在项目发展上起积极作用。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所课题组(组长:丘杉,:梁育民、黄霓、郭楚、余欣)2005年10月12日

  (1)丘杉主编:《中国―东盟贸易区与广东的繁荣和发展》,环球文化有限公司2004年12月第1版

  (2)姚海燕、侯伟强:《论基于10 +1框架下的泛珠三角合作》,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年第1 期

  (3)云南社科院等:《滇桂合作应对中国-东盟贸易区》,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

  (5)郑四华、叶孝明、章立东:《江西工业企业开拓东盟贸易区市场对策研》,《企业经济》2004年第5期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