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宏观经济> 文章内容

当前宏观经济政策还有哪些改善空间

※发布时间:2017-10-28 21:09:5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长达5年的高增长和低通胀为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贡献是不容否认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高速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矛盾也开始,集中地表现在2007年以后的成本推动型的总量性通货膨胀上。这种通胀的通常结果往往不是经济过热,而可能会因为生产成本上升等原因使经济增长有所放缓,如果处理不好,在后续年份中则可能出现通货紧缩的现象。因此,如何调整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使之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我们现在应该关注的问题。

  由于需求拉动型的结构性通货膨胀开始为成本推动的总量性的通货膨胀,中国的经济发展格局可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首先,各种宏观经济政策已经在通货膨胀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治理通货膨胀还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和前些年的情况有所不同,在2004年,因为粮食价格调整等因素造成的CPI上涨到了2005年就下去了,但2007年由猪肉价格上涨开始的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从目前情况看,现行的紧缩政策对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短期效应是明显的,如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股票价格等这些由流动性过剩所造成的急骤上涨,现在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控制。但对于由经济增长中深层次矛盾所引发的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这些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作用则在弱化。解决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固然离不开货币政策,但仅仅依靠货币政策是远远不够的。以调整利率而言,目前中国的实际利率(即以名义利率和CPI指数对比所得到的真实利率)是负利率,很多人支持中央银行调整利率,以对冲通货膨胀对家庭资产的负面影响。而界,调整利率也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最重要手段。但是在我国,虽然一直强调从紧的货币政策,并一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但利率手段应用得很少。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担心调整利率会使已经疲软的消费需求再受到,而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利率负担进一步加重,从而影响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甚至影响金融机构本身的资金安全。这说明货币政策的应用只能是有限度的,还需要其他方面的宏观和微观政策相配合,才能解决或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的矛盾。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如收入分配矛盾、经济增长与有限资源之间的矛盾、生产能力和市场的矛盾等)的形成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解决这些矛盾也需要经过长期的过程。

  第二、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机制本身的调节作用。从中长期看,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社会总需求的增长,从而使我国的经济增长率有所放缓。我国当前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有经济增长的原因:以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所导致的供需失衡经过一定的传递周期,必然会涉及到消费领域;也有发展上的原因: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导致的国民收入的分配变化,必然使成本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发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也有可持续发展上的原因:加速的工业化进程与国内外资源的矛盾导致的供给短缺必然在经济活动中得到反映。这种价格上涨在客观上会导致货币购买力的下降,从而导致需求的降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有可能放缓。一般地说,由于转轨经济的特殊性,我国价格总水平的上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滞后关系。如1992年开始的加速经济增长对我国价格总水平的较大影响,在1994年才表现出来,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也逐渐转变为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紧接着就是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和通货膨胀的缓解。这也是1998年后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直至5年后的1993年才明显见效的重要原因。但是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市场化进程,和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次经济增长周期相比,中国经济的平稳性已经大大加强,从2003年至2007年,中国连续保持了多年的稳定的高速增长,这也预示着在措施得当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率的减缓也是有限的。从目前情况看,经济增长率如果调整到8%-9%之间,可能就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低谷,以国际标准来看,这仍然属于高速经济增长。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