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宏观经济> 文章内容

L型的中国经济是个什么型?

※发布时间:2017-11-1 20:48:1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这个弯转得有点大。相比权威人士第一次“五问中国经济”时的打气加油正能量,这次有点泼自己凉水,涨别人威风。同样的话,若是一些经济学家说了,恐怕要承一些压力,但权威人士说了,意义大不相同。

  说这线月经济数据向好,工业增加值和进出口都实现了爆发;二是中国经济在一季度享受了4.6万亿元的信贷井喷,但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明显,溢出的流动性也让螺纹钢等黑色系期货玩了一把过山车。

  于是,市场对于中国经济走势莫衷一是,有的更看重前一个,认为中国经济实现“开门红”,筑底成功,反弹有望;有的则更强调后一个,认为中国经济被太多的泡沫裹身,稳增长的杠杆成本太高。两种观点,取其中者,大概就是L型的走势。因此,L型观点虽然本身不新,可被“权威人士”抛出,就天然带有几分政策的信号。

  首先,L型的判断既出,至少在决策层眼中,经济是稳住了,不会失速,不会通缩,不会掉出“合理区间”,换言之,最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就像权威人士所言,“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即使不刺激,速度也跌不到哪里去”。如此,财政货币双宽松的力度不会加码,短期大规模刺激将不可期。这个判断很重要,因为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稳增长其实是压倒了调结构,仍在砥砺前行,但被宽松、刺激、救市和P所遮盖,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其次,过去一段时间被弱化的,或将重振旗鼓。在对权威人士的万字中,对杠杆和刺激的反感随处可见,比如说“不能也没必要用加杠杆的办法硬推经济增长”、“避免用‘大水漫灌’的扩张办法给经济打强心针”。与此同时,文中对供给侧的热情弥漫在字里行间,视之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生命线’,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权威人士对地域经济分化和产业结构分化,对增长乏力的省市和僵尸企业,不再投鼠忌器,而是默认市场规律使然。去年权威人士谈信心的时候,是为了稳增长,着眼于短期;而现在谈困境的时候,则是为了请出,致力于长期。

  毕竟,十八届三中全会定下的全面深改,远未功成。有长短打:短打,供给侧五大歼灭战,建立起和国企在预算上的硬约束,债转股和证券化,如果只有这些,就太过取巧;长打,真正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厘清与市场、与的界限,依国。短打已是不易,需要下很大决心,长打更是知易行难,任重道远。在L型的中国经济里,要成为千斤顶,把L底下的那一横慢慢撬起来,撬成一条斜线。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