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宏观经济> 文章内容

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及形态研究中期检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7-12-13 20:21:1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本项目正式立项后,首席专家因为工作需要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调入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美学与理论研究所工作,虽然这一变动对研究项目有一定的影响,但本课题组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在某些领域的问题意识逐渐清晰和明确,使项目进展十分顺利,有希望在理论上实现创新性发展。

  本项目课题组于2016年1月8日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举行了开题论证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江副院长、高建平研究员、张政文研究员、复旦大学朱立元教授、大学王宁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张法教授、宋伟教授、杭州师范大学杜卫教授以及浙江大学徐岱教授组成的专家组在听取首席专家报告情况的基础上,对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重点、理论方法和显示形式进行了认真评审,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最终一致同意开题,并对项目在理论上实现创新寄予厚望。

  自开题以来,本课题组在“文化经济时代中的美学问题”、“乌托邦与中国梦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美学问题”、“审美制度与当代艺术”、“当代中国电影中的美学问题”、“中国悲剧人文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重建”等问题域中逐渐聚焦,并展开不同角度的跨学科研究,在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与当代艺术的关系这个研究领域,提出了中国当代文化语境中的美学问题,并寻找到了有可能实现理论创新的方法和研究途径,取得了实质性的研究进展。目前,本课题组已经出版专著1本,发表英文论文16篇,中文论文44篇,11篇,译著2本,其中被复印资料全文转载4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2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1篇、被《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1篇、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1篇,《》发文2篇;组织出版“美学与当代艺术”丛书一套(已出2本,即将出版5本);已经主办学术研讨会8次,举办“当代美学与艺术高级班”2届。

  (1)第一子课题“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域与中国当代文学艺术”由大学文学院王大桥教授负责。课题组结合项目的评审意见和开题报告会上的专家意见,修订了原有的研究计划,研究内容聚焦为根据中国当代艺术/文学实践中所呈现的美学经验和美学表达问题,研究当代美学理论话语的相异性、同质性及相关性。目前,该子课题组已完成的工作包括:围绕中国审美经验的表达机制和中国语境中的地方性审美经验问题,子课题负责人王大桥教授的两篇英文论文Expression Mechanism of Chinese Visual Experience和Investigation on the Concept of Local Aesthetic Experience in Chinese Context分别发表于美国出版的英文刊物“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的2015年第12期和2016年第12期;围绕文化经济时代美学与艺术的研究问题,王大桥教授与教授、向丽教授合作的论文《多重语境叠合中的当代美学与艺术》发表在《民族艺术》2016年第3期;王大桥教授的论文《审美人类学:当代美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阈》发表在《上海文化》2016年第10期;围绕中国美学自身演进所形成的当代美学重要问题,该课题组夏锦乾教授的论文《探索马克思主义美学与中华美学如何“接着说”》发表在《社会科学战线期。聚焦以上三个核心问题,该课题组其他另有多篇论文发表于各类学术刊物。目前该子课题研究所需的中外文资料已经收集充分。

  (2)第二子课题“当代美学的本体论问题及其阐释研究”由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段吉方教授负责。为了更好地抓住当代美学的本体论问题,该子课题名称由“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与当代本体阐释”调整为“当代美学的本体论问题及其阐释研究”。目前,该子课题组已完成的工作包括:该子课题负责人段吉方教授的论文《当代美学的转向:理论、问题与实践》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7年第4期全文转载;段吉方的论文《阐释的超越与回归》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5期全文转载;段吉方的论文《“文化唯物主义”与“学派”的学术传统》发表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许娇娜的论文《于理论与中国经验抵牾处寻找当代美学的理论生长点》发表在《上海文化》2016年第10期;许娇娜的英文论文The Benign Interaction among Literary Creation , Criticism and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ttom Writing发表于美国期刊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6年第12期;许娇娜的《审美资本主义导言》发表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18卷第2期。该课题组其他另有多篇论文发表于各类学术刊物。目前,该子课题积极吸收近五年来该学科与子课题研究相关的前沿性研究,已整理出了基本的美学本体论研究的文献汇编;认真清理了与本课题相关的各种基础性的学术问题,包括美学本体论、本体阐释、当代美学的转向、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与当代文化研究等当前美学研究中的重点问题;以子课题研究为契机,子课题负责人及积极参与学术交流,该子课题负责人及其课题组共参加与本课题相关的国际性会议4次,学术会议5次,其中,子课题负责人段吉方教授曾于2016年10月1日—7日赴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参加国际会议,以中国当代美学研究者的代表身份做大会发言,并与国外学者展开深入交流。

  (3)第三子课题“审美制度问题研究与当代美学向度”由云南大学文学院向丽教授负责。目前,该子课题组已完成的工作包括:子课题负责人向丽教授发表的《人类学与当代艺术人类学的问题阈》被复印资料《社会学》2016年第6期全文转载;向丽与教授、王大桥教授合作论文《多重语境叠合中的当代美学与艺术》发表于《民族艺术》2016年第3期;向丽的论文《乌托邦的力量:当代美学的转向》(会议综述)发表于《探索与争鸣》2016年第12期;向丽的英文论文Study on Aesthetic Institution and Contemporary Aesthetic Criticism Dimension发表于美国期刊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6年第12期;向丽的论文《审美的与乌托邦的重构》发表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19卷第2期;向丽的论文《艺术中的变形问题研究》发表于《艺术探索》2016年第12期;该课题组杨子的论文《大剧院的“叙事”及对城市文化的塑型》被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16年第8期全文转载;杨子的论文《大剧院如何重塑城市文化》发表在2016年5月31日;杨子的论文《乌托邦剧场与主体性重建》发表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19卷第2期;该课题组强东红与教授合译的《文化、治理与社会—托尼•本尼特自选集》由东方出版中心2016年11月出版;强东红等翻译的《文学之外》(托尼•本尼特著)由人民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强东红的论文《与文学:英国的“苏联文学论争”》发表于《上海文化》2016年第8期;强东红的《转向与回归:思想之中的审美转向》发表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19卷第1期;强东红的《雷蒙•威廉斯:语言、历史与实践》发表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18卷第2期;该课题组曹成竹的论文《“文化”的美学》发表于《思想战线期;张良丛的论文《阐释的边界:文本阐释的有效性问题探析》发表于《江汉论坛》2017年第5期;张良丛的论文《从焦虑到自觉:当代文论发展的内在逻辑》发表于《社会科学》2016年第4期;尹的英文论文Review the Studies on Aesthetics Thoughts of Marx’s Economic amp; Philosophic Manuscripts of 1844 in China发表在美国期刊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6年第12期;尹Construction the Value Dimensions of “Chinese Dream”: Take the Film American Dreams in China as an Example发表于美国期刊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5年第12期;石甜的《全球(化)旅游中文化掮客的角色:一些人类学反思》发表于《贵州社会科学》2016年第9期;石甜的论文《社会科学视野下的当代美学研究》发表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18第2期;范秀娟的论文《少数民族艺术起源的美学意义》发表于《艺术探索》2016年第5期;该课题组其他另有多篇论文发表于各类学术刊物。由教授和向丽教授主持的“文化治理与审美制度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3月11-12日在云南大学举行,论文集《审美治理与当代社会》将于2018年10月前完成编辑和出版。

  (4)第四子课题“当代美学问题与形态研究”原由美国杜克大学的刘康教授负责,由于刘康教授事务繁多,难以有足够的精力投入该子课题的组织和研究工作,因此课题组决定调整为浙江传媒学院的肖琼教授负责。目前,该子课题组已完成的工作包括:子课题负责人肖琼教授的论文《审美的转向和马克思主义对悲剧的研究》被《新华文摘》2016年23期论点摘编;肖琼的论文《事件与哲学:电影与的共同叙事和不同哲性内涵》发表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19卷第1期;肖琼的论文《:历史与意义生产》发表于《媒介》2016年;谢卓婷的论文《美学•反美学•美学的回归——审美的一种关系考察》发表于《云南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周晓燕的英文论文Rock Music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 Ideological Arena发表于美国期刊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5年第12期;周晓燕的英文论文The Rise of Aesthetic Anthropology In The Marginal Culture;Behind“Pop Songs between 1930s and 1940s in Shanghai”—Aesthetic Release of Eros Utopia发表于美国期刊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6年第12期;肖琼的《乌托邦与里约热内卢的贫民区》发表于《社会科学家》2016年第9期;周晓燕的《希望之旅的资源:雷蒙•威廉斯的乌托邦、反乌托邦及其科幻小说》发表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19卷第1期;谢卓婷已经完成尼古拉斯•康普雷迪斯的《思想中的审美转向》一书的翻译工作,该书将于2018年2月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彭斯羽、徐玉明共同完成的译著《审美资本主义》将由人民出版社2017年11月出版。

  (5)第五子课题“当代中国艺术中的美学问题”由斯洛文尼亚国家科学院哲学与艺术研究所所长阿列西•艾尔雅维奇负责。根据开题论证会专家组的意见,该子课题名称由“当代的功能与文化共同体建设”调整为“当代中国艺术中的美学问题”。目前,该子课题组已完成的工作包括:课题组负责人阿列西▪艾尔雅维奇与教授合作发表的论文《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理论阐释模式》先后被复印资料《美学》2017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7期、《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5期全文转载;阿列西▪艾尔雅维奇发表的论文《先锋派、乌托邦和工作服——工装、连裤工作服、生产及乌托邦的具体化》被报刊复印资料《美学》2017年第6期全文转载;阿列西•艾尔雅维奇与教授共同编辑的论文集《激进美学与先锋派艺术》即将于2017年底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阿列西•艾尔雅维奇的专著《审美现代性的复兴》已由大学彭锋教授开始翻译,将于2018年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该课题组胡漫已完成《美学的与20世纪先锋派运动》一书的翻译工作,该书将于2017年11月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由该课题组负责人阿列西▪艾尔雅维奇教授主持召开的“当代中国艺术中的美学问题”国际研讨会于2017年7月31日至8月1日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启真酒店举行。

  总体而言,本项目自开题以来,各子课题负责人以及各子课题之间通力合作,进展顺利,实现了第一阶段的工作目标。本课题组的工作特色在于通过举办高级班、创建“马美研究”微信平台、筹划出版以项目最新为主要内容的“美学与当代艺术丛书”(第一批译著共计9本,目前已出版2本)和“短书系列”、组织相关主题的系列性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出版会议论文集,在国外英文期刊发表论文,对当代中国电影进行连续性的理论研讨(圆桌会议)等形式,拓展了课题的研究计划和工作强度,取得了突出的研究进展。

  自2015年11月5日立项至今,项目组分赴国内外广泛进行学术调研和学术,通过各种形式检索项目研究所需的中外文资料,购买和复印了包括纸质文本、电子文本和音像资料在内多种形式的文献资料,基本满足了项目研究的需要

  目前,项目组已经举办各种国际和国内会议共计8次,包括2016年9月23日-25日在浙江杭州举办的第五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2017年7月14-15日在英国威尔士卡迪夫大学举办的第六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这两次大型国际会议,2017年7月31日-8月1日的“当代中国艺术中的美学问题”小型国际会议1次,以及2016年9月23日在杭州举办中华美学学会马克思主义美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2017年1月8日杭州“中国电影中的美学问题”研讨会、2017年3月10-12日昆明“文化治理与审美制度问题研究”会议、2017年1月8日当代中国电影中的美学问题圆桌会议之七和八这五次国内会议。

  项目组多次赴国外调研和参加相关学术会议,首席专家教授2017年2月5日至8日访问斯洛文尼亚国家科学院哲学与艺术研究所,与阿列西•艾尔雅维奇教授就“当代美学基本问题与形态研究”重大项目进行讨论;段吉方教授2016年10月1日至7日赴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参加国际会议,并以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代表身份做大会发言;2017年7月14日至15日第六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在英国威尔士卡迪夫大学召开,会议主题为“创意、与全球化”,教授致开幕辞并作大会主题发言,向丽教授和许娇娜副教授作了会议发言会议。项目组与国外学者的深入交流,为课题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信息,有效扩大了本项目团队的国际影响力。

  2016年9月23日项目组在杭州举办本课题组首席专家教授和强东红副教授合作翻译的托尼•本尼特的《文化、治理与社会》新书发布会;

  自立项以来,本项目组共向国家社科规划办报送3期,每期均附重要批复、会议纪要、阶段性汇总、购买资料情况、各子课题的计划和总结等,共约10万余字。

  1.、阿列西•艾尔雅维奇:《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理论模式》,该文原刊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后被复印资料《美学》2017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7期、《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5期)全文转载。文章认为,当代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美学的复兴,这种复兴是与美学范式的转型相联系的。界范围内,以康德美学为基本框架的美学大厦在近三十年来开始崩塌,一种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主体的新的美学范式开始生长。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国内美学界在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理论方法和核心范畴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模糊和混乱;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关于当代美学理论阐释的基本设想。

  2.:《文化创意时代的美学转型》,该理论文章被作为头条刊登于2017 年4月11日《》文艺版,后又被《》网站、《中国社会科学报》网站、《日报》网站、中华美学网站等网站转载;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与省委宣传部共建将该文作为重要,专文浙江省委宣传部和省社科联。文章指出并分析了在文化创意时代,随着文化经济的发展和当代艺术的发展,当代美学理论正在出现深刻的转型,以康德理论为核心,英国经验论美学和各种现代美学为基本内容所构建的美学理论大厦已经开始崩塌,一种新的美学,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核心的美学范式正在形成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托尼•本尼特(、强东红等译):《文化、治理与社会——托尼•本尼特自选集》,该书2016年11月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44万字),2016年9月在杭州举办新书发布会。该书提出了关于文化治理、形式主义美学的、阅读型构理论,博物馆的功能、实践型知识的历史功能和责任等重要概念,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

  4.:《寻找乌托邦——现代美学的危机与重建》,该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年10月出版(44.1万字)。该书是作者近年发表的论文和学术的选集,分五个部分,分别是:“审美幻象的研究阐释”、“地方性审美经验的人类学研究”、“寻找母亲的仪式”、“斜塔上的瞭望”、“寻找乌托邦:思想者的对话”。作者通过一系列论文,以及与特里•伊格尔顿、托尼•本尼特、约翰•B•汤普森等当代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的和对话,思考并阐释了当代社会与价值危机相伴随的美学和当代的内在矛盾和危机,明确提出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联系的美学观念和理论,强调社会主义目标,也就是审美乌托邦对于现代美学重建的重要性和关键意义。本书作者通过对地方性审美经验研究的重视和强调,在理论上实践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化进程。该书出版后销售和发行良好,在当当网上文艺学和美学图书排名第40位、亚马逊购书网相关排名第19位。

  5.王大桥:《审美人类学:当代美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阈》,该文刊于《上海文化》2016年第10期,文章指出研究当代美学基本问题阈是基于当代社会的结构变化,探讨世界范围内当代美学的提问方式与基本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面对社会结构如此复杂的当代,人文学科“表述的危机”,但人类学对理解和表述急剧变化的“当代”社会现实有其独特的方法和表述话语。美学与人类学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则聚合着地方性审美经验、审美制度、审美习性、审美认同、文化治理、审美表征、审美偏好、审美仪式以及博物馆伦理等诸多美学问题,审美人类学因此成为当代美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域。因为不同的社会类型和不同的文化类型有不同的审美表达机制,审美人类学可以通过对文化、艺术以及文学生产中声像、图像、语象、影像、仿像、拟像以及幻象的分析,阐发中国审美经验的表达机制。

  6.王大桥:《中国视觉经验的表达机制——以孙悟空视觉形象的历史演化和域外建构为例》,该文以英文发表在美国出版的学术刊物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6年第12期。文章指出,视觉经验不仅是一种心理学层面上的视觉心理活动,从根本上说,是文化哲学维度上对世界的某种理解,关涉一个民族特殊的美学“见”识与世界“观”。不同的社会类型和不同的文化类型有不同的视觉表达机制,自唐代以来,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以及域外文化赋予孙悟空视觉形象不同的特征。通过考察孙悟空视觉形象的历史演化和域播,以及对文化、艺术以及文学生产中孙悟空的图像、语象、影像、仿像、拟像以及幻象的分析,可以阐发中国视觉经验的独特表达机制。

  7.夏锦乾:《探索马克思主义美学与中华美学如何“接着说”》,该文刊于《社会科学战线期,文章指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化是以“启蒙”为动力的与中华美学逐步对接、融合的过程,当今中国的真正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如果要在中国“接着说”,首先就要“对接”中华美学来说。马克思主义美学与中华美学的“接着说” 不仅应是一种立场观念, 还应是一种方法,“接着说”是一种理论的建构,其方法如同马克思所说,是“由抽象上升到具体”,这就需要它跳出单纯的立场观念的空谈,而从实际的范畴、概念着手。马克思主义美学与中华美学的共同范畴可能有多个,但其中主要的一个是“意志”,通过对“意志” 的性阐释,将马克思主义美学关于人的能动性,人的本质力量化入中华美学关于意、志的审美理论之中,从而实现双方线.段吉方:《当代美学的转向: 理论、问题与实践》,该文刊于《云南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后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7年第4期全文转载。文章在当代美学与文化理论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提出了当代美学转向的理论问题与方法实践问题。指出,当代美学的转向强调审美和艺术的介入,展现了一种包含了审美现代性的美学乌托邦的理论取向。当代美学的转向不仅仅意味着美学转向思想,它强调审美与艺术是文化和主体形塑的重要力量,既突出审美的意识形态功能,更强调超越意识形态的“感觉共同体”或“审美共同体”的建构。文章认为当代美学和艺术正在遭受工具的影响,美学和艺术存在着成为单向度思维工具的危机,因此需要从当代美学的转向中吸取“下行通道”的思想资源,其目的是将那种学理和思辨层面的美学真正为文化的力量和理论的建构策略。该文是国内当代审美研究的重要,学界反响较大。

  9.向丽:《人类学与当代艺术人类学的问题阈》,该文被复印资料《社会学》2016年第6期全文转载,文章指出人类学既是当代人类学研究范式转型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人类学展现其重构现实生活关系之能力的重要维度,人类学主要从“意识形态”和“日常生活”两个基本向度展开实践,为而多元的声音敞开诸种可能性。在反思的历程中,艺术人类学如何秉承人类学的传统,对于如何理解艺术,如何发掘艺术的地方性审美经验及其价值意义,如何理解和阐释文化交流中的艺术,如何考察和把握当代艺术的多元存在样态等做出了更富于智慧的解读和展望,从而真正艺术人类学的诗学与学两个维度。

  10.、向丽、王大桥:《多重语境叠合中的当代美学与艺术》,该文刊于《民族艺术》2016年第3期,文章指出,多元文化的叠合与杂糅共生是当代社会的一种重要表征。在当代,审美和艺术如何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本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如何把握当代审美和艺术中蕴藉的当代人的感觉结构,如何在历史的褶皱与缠绕着过去经验的当代把握艺术的未来发展向度等问题,都在“当代”多重语境叠合中生发出来。该文具有强烈的当代意识和问题意识,对于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审美和艺术新质及其价值意义做出了深入的讨论与阐释。

  11.肖琼:《审美的转向和马克思主义对悲剧的研究》,该文刊于《云南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后被《新华文摘》2016年23期论点转载。文章提出当下审美的转向意在关注那些根本没有资格进入平等/不平等、控制/反控制关系的群体,通过审美或艺术,在改变人的感觉方式时重新思考的分配和享用。而马克思主义对悲剧的研究总是基于一种维度,注重的是悲剧的语境研究、悲剧事件的真呈现及悲剧情感的学分析,将悲剧与社会危机、悲剧与真理、悲剧与联结起来。

  12.谢卓婷:《美学•反美学•美学的回归——审美的一种关系考察》,该文刊于《云南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文章以当代美学危机或美学的“坏名声”为出发点,集中探讨了以韦尔施为代表的认识论美学、以法兰克福学派为核心的否定美学、以审美意识形态为基础的后现代文化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所构成的现有审美模式中的几种主要的“反美学”的思想径,并提出,有必要再次将美学推至浪漫主义和哲学美学的原生性场景,从而找到当代审美思考的新的理论生长点。

  延伸相关词:

  陈小艺被曝姐弟恋,倒追小伙被当保姆,陆贞传奇演员表,人鱼情未了 电视剧,莫小棋三级,保拉的诱惑,李慧珍老公,luciano rivarola,如意剧情介绍电视猫,电视剧当狗爱上猫

关键词:当代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