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宏观经济> 文章内容

向松祚:对于我国宏观经济趋势的三个基本判断

※发布时间:2018-12-28 19:13:1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在上海有色网主办2017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年会暨2018(SMM)金属价格预测发布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长向松祚剖析了影响中国未来三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导向。

  向松祚表示,我国制造业多达22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譬如钢铁、煤炭、电解铝、汽车、造船、手机、服装、家用电器、电脑加工和组装、光伏等等。但绝大多数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总体呈现产能或库存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典型例子是钢铁和煤炭,其实很多行业都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例如,从全国整体来看,房地产库存过剩。房地产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一个结构失衡问题,三四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严重过剩,一线城市仍然短缺。所以再维持高速增长,在哪里增长,谁来消化,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向松祚认为所有门类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放缓是大势所趋。大规模投资机会必然越来越少。投资的边际回报也会越来越低。个别企业和项目另当别论。

  面对产能全面过剩的局面,企业该如何、如何发展?向松祚认为有两个关键点,一要抢占先机,二要整合产业:

  为什么我们没有定价权?因为我们的产业太分散。现在是一个过剩的时代,企业的方式要发生根本的改变。我们必须看清楚行业形势和中国经济大格局的变化。

  向松祚援引房地产业内人士观点称,现在前十大房地产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还不到四分之一。但可能两三年以后,这个数字将超过40%,甚至超过一半。这是件好事。全世界任何行业都有这个趋势:走到一定的阶段,就是让几个主要企业主导整个市场。

  过去三十多年的高中速增长,尽管劳动生产力或全要素生产力同样快速增长(有估计说过去的25年间,中国全要素生产力增速年均达到4%!这是世界历史罕见),然而,增长的主要内在动力是三个方面:

  一是依靠所谓“三低模式”——低劳力成本、低要素成本(土地、矿产、能源)、低成本(不惜污染或者环保标准定的很低)。过去30年,我们依靠成本优势,把廉价的产品输送到海外,在美国超市里面70%—80%的东西都是中国制造,而且同样的产品在美国卖的价格比在中国要便宜很多。同时,是以为代价的。此外,工人工资虽然在快速上升,但是仍然是很低。

  二是依靠引进或借鉴外国技术,所谓后发优势或比较优势。这是林毅夫先生的主要理论观点。就当前来看,我国外国技术引进得也差不多了,现在我们最需要的是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

  向松祚认为,以上三个方面都无法再持续下去,无法再去、邻家小妹让我欲罢不能,无法再降低劳动力成本,相反,劳动力成本还会持续上升,所以这也是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要转型。

  怎么转型?向松祚称,当下经济讲新旧动能转换,很多投资、很多行业都会转向新技术,所以新技术是最大的机遇同时也是最大的挑战。

  为什么是最大挑战?比如,以互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为核心的新工业正在席卷全球,是人类势不可当的趋势,然而新工业真的能全人类吗?现在全球很多国家觉得技术不能搞得太过,尤其是机器人,2014年大学做了一个研究,表示到2030年,全世界28个行业,有21个行业将会基本上,甚至完全被人工智能取代。未来传统制造业将进入免费时代,转向收取服务费的方式。你是拥抱它,还是它?当然我们现在能够做出的选择就是拥抱它,特别是企业家,因为没有办法它,没有办法逃避它,只能拥抱他。至于未来可能会造成这些行业大规模失业的负面冲击,只能再去想办决。

  当下谈的新工业的趋势主要方向,包括互联、人工智能和增强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机器人、3D打印技术和定制制造、高精尖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比特币和区块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Fentech)等16个方向。

  习总在“十九大”上表示我们面向的是新时代。面向未来,向松祚称,用中国现代的经济的一句话概括,过去我们已经完成了数量扩张,数量扩张已经完成了,(这里不是意味着所有的行业都完成了,而是大多数行业已经完成)。下一个30年甚至50年,中国能不能实现质量的提升,这就是我们今天面对的问题,新时代的核心任务就是能不能从数量的扩张完成质量的飞跃。

  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www.hengpuna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