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宏观经济> 文章内容

宏观经济分析预测:成立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基金

※发布时间:2019-3-20 1:37:4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讯1月20日消息,在今天举行的“展望2019”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上,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稻葵发布了《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报告,2019年应系统谋划、加快推进金融深层次,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具体而言,一是要全面客观认识宏观杠杆率的本质,对待杠杆率数字的国际比较。二是要精准去杠杆,加快剥离金融体系中存量呆坏账,通过“切除肿瘤”而非“节食”的办法推动结构性去杠杆,促进金融调整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联动。三是要理顺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充分考虑基建项目的特性,将其与一般信贷区别对待,成立专门的“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基础设施投资基金”。

  报告认为,金融政策的制定应以实体经济的运行周期为基础,切忌行政化、一刀切地“”调控。所谓“逆周期”调控,目的应是加速市场出清,减缓经济周期带来的波动,并非完全熨平周期或人为逆转经济走势。

  更重要的是,完成去杠杆等供给侧结构性任务,清除经济体系中的“肿瘤”,需要动“手术”而不是单纯“节食”。切断一切营养供给,首先衰竭的必然是没有癌变的器官,除中国经济的“病灶”,应该精准开刀,靶向治疗,从根本上解决金融系统的体制性、制度性问题。唯有如此,金融才会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更多积极力量。

  第一,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的总体充裕。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中美贸易摩擦悬而未决、美国国内金融市场风险累积的情形,货币应谨慎施策,关注投资者预期与情绪,流动性的总体充裕。在2018年,央行通过定向降准、逆回购、MLF等各种政策工具维持了短期货币资金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在2019年中,应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长期资金市场价格的变化,打通短期与长期、无风险与有风险资金市场价格的传导机制。

  第二,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对地方基建做全方位地规划、管理。在当前体制下,各地方基建投资管理松散。一方面,基建项目的成本收益分析专业性不足,监管难、追;另一方面,基建项目往往与关系密切,单笔融资数额大,因而与之相关的金融资产受到金融机构的追捧,客观上占用了大量信贷资源,挤出了其他企业融资。

  报告,应成立的基础设施投资公司,统一管理地方基建项目的规划、融资、建设与监督,由这一公司对地方基建项目进行市场化成本收益分析,发行债券或组织社会资本为项目融资,并行使出资利对项目进行监督、追责。唯有如此,才能总根本上打造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基建投资可持续发展,为经济马谡败给发展营造公平、健康的金融。

  第三,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推动部分行业金融资产与产业资产同步重组。正如本报告第三部分所强调的,经过前一个时期的发展,中国的部分行业出现了企业数量过多、产业集中度较低的情况。推动这些行业进行产业组织调整过、提高产业集中度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经之。产业组织的调整需要企业退出市场,而这给化解问题金融资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的金融体系必须做好准备,动员资产管理公司等专业机构消化风险与不良资产。

  同时,应下决心帮助僵尸企业破产或重整,不能任其债务无限展期、越滚越大,无地消耗金融资源。具体而言,应鼓励银行利用现有拨备消化不良贷款、核销坏账;应综合利用财政、社保等政策解决工人再就业问题;应加快法院破产重整案件的审理进度,强化司法跨区域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