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物流装备> 文章内容

2017年中国物流科技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

※发布时间:2018-8-3 19:35:4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梦见拉屎在裤子里2018/7/5 9:29:34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字体:】【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物流业的发展经历了人工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再到智慧化的历程。人工生产的比例逐渐降低,物流作业过程中的设备和设施逐步自动化,但总体上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工业4.0的提出,强调利用物联信息系统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性化的产品供应。对于物流科技而言,即整合传统和新兴科技,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物流智能化程度,增强供应链柔性。

  仓储作业已经在自动化层面发展多年,未来要提高智能化水平,根据商品的件型、重量、销量、交付时效等属性,设计不同的作业流程,并采用相匹配的物流智能化系统进行操作。 运输、分拣和派送环节的辅助驾驶、编队运输、自动化及机器人分拣、智能终端已经实现应用。随着购物场景的碎片化以及交付地点的动态化,未来在实现无人化作业的同时,会基于实时定位的应用,在消费者日常的某个动态节点实现交付,与消费者的工作和生活完美融合。

  公货运占整个物流运输的比重最大,进一步可细分为整车、零担和快递三个部分。零担和快递的行业集中度相对整车市场较高,相应运营效率较好。剩下的整车领域,行业分散,一个人一辆货车就可以做起整车生意。但也因此可优化的空间和市场潜力广阔。 2013年前后,以运满满为代表的一大批车货匹配平台涌入到整车行业,利用信息技术改善车源和货源的双向匹配效率,给行业带来了变革。 16年全年车货匹配平台的市场规模超过万亿元,并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除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智能装备的应用也在蓬勃发展,16年市场规模接近347亿元,较之上一年增长29.8个百分比。

  “互联网+高效物流”已被列入“互联网行动计划当中”。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发展,可以对物流各环节进行信息化、高效率的管理,提高运输、配送效率、减少损耗,并可指导生产制造,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推动物流供应链智慧化升级。

  区块链是用分布式数据库识别、和记载信息的智能化对等网络。由于分布式去中心化,区块链中每个节点都必须遵循同一记账交易规则,通过算法的约束,任何恶意系统的行为都会遭到其他节点的和。因此,区块链系统不依赖中央权威机构支撑和信用背书,同时采用单项哈希算法,不可,加密安全。区块链的应用将会对物流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可以追溯货物运输的全部过程,确保其安全性。 同时通过线优化,提高效率。正因为其安全性,可实现物流商品资产化,解决物流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针对传统货运信息不畅、运行效率低下、成本高企的问题,在“互联网+物流”的推动下,车货匹配平台在2013年和2014年间快速涌现。以往传统匹配方式主要通过线下实体,包括配货站、公港、物流园区等进行信息发布、 售卖等。当互联网介入后,形成了虚拟车货匹配平台,利用互联网,通过物流APP、 WEB或其他系统的开发,将线下车源、货源等进行整合,并在线上发布信息进行精确匹配,由此解决物流信息不对称性问题。

  目前,我国的公物流货运量占到了整体货运量的80%,干线物流在整个公物流中占比最大,但是行业整体运作效率不高,我国货车日均有效行驶里程300km/天,美国则可以达到1000km/天。国内2000多万货车,空驶率40%。 造成资源错配、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在于信息的不对称性,车货匹配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将线下信息进行整合,发布信息并进行精准匹配,可以优化供应链下游的货物与司机的资源分配,降低空驶率,进而节约运输成本。

  由于传统货运市场信息和交易主要以线下物流园为依托,车货匹配平台的诞生相当于是与物流园模式的正面较量,而大规模的司机群体基本集中在物流园内,因此初期推广时,平台会遇到极大的阻力。加机群体素质整体偏低,互联网App存在一定使用门槛,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注册,大多数平台早期均免费提供配货服务,免收信息费,目的在于积累和沉淀大量的用户数据,为后期变现渠道的拓展蓄力。发展中后期,在掌握用户资源和数据的同时,发力更大想像空间的供应链金融和车后服务市场,打造公运输一体化生态体系。

  车货匹配市场从2016年初开始到今年9月之间,融资数量超过20次,但大部分集中在A轮及以前阶段,且融资金额较小。目前,少数企业在融资能力上开始逐渐拉开差距,平台的技术研发能力、 运力基础、体验、诚信保障、以及可延展的业务及盈利空间,均是资本关注的重点。

  绿色物流与供应链正成为中国促进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制造的重要途径和切入点。从技术来看,新能源技术发展迅速。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新能源物流车这一细分市场增长势头乐观。阿里旗下的菜鸟网络在2017年5月的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正式推出新能源智慧物流(ACE)计划。京东也开始正式规模化启用新能源电动运输车,并宣布要在未来五年全部更换为电动物流车。

  2017年最新出台的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对新能源客车以动力电池为补贴核心,以电池的生产成本和技术进步水平为核算依据,并进一步完善新能源货车和专用车的补贴标准,按提供驱动动力的电池电量的分档累退方式核定。同时设定中央和地方补贴上限,其中地方(地方各级财政补贴总合)不得超过中央财政单车补贴额的50%。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各类车型2019-2020年中央及地方补贴标准和上限,在现行标准基础上回落20%。但对比传统燃油车,新能源纯电动车的运营和成本仍大幅降低,加上清洁,无污染,将在物流运输中大规模普及。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动力电池投资热度只增不减。作为技术核心的电池,目前成本占到了整车成本的1/3至1/2,意味着整车厂可能需要把一辆车一半的收入分给电池厂。目前我国电池企业在技术和生产方面有了明显提升,但和松下、三星、 LG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电池的重要性,除了体现在车辆续航能力等方面,整车的管理系统等其他成本也会下降。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纷纷向汽车业渗透,汽车制造业迈向了智能化的时代,无人驾驶的实现备受期待。无人驾驶不仅可以为驾驶出行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在商用的货物配送领域发挥空间更大。根据驾驶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无人驾驶从无自动驾驶阶段到完全自动驾驶共6个阶段。现阶段的发展应用还处于辅助驾驶向完全自动驾驶的过渡阶段,距离无人驾驶的大规模商用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目前无人驾驶领域入局者主要有两方:一是谷歌、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以及英尔特等软硬件提供商,从自动驾驶算法切入,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奔驰、福田、一汽等传统老牌车企,以整车控制集成为切入点,借助高级辅助驾驶(ADAS)经验继续深入;双方的竞争从技术层面延伸至上下游的生态体系构建。目前共享出行的诞生和需求增加,分时租赁、网约车等形式也成为布局的重点。无人驾驶技术加上用户场景的建立,将会整个交通运输行业。

  仓储行业正在变得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自动化可以刚性提高效率,智能化可以满足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增强供应链柔性。从商品的入库、储存、拣选、分拣、出库等一系列流程,在无人仓中都可以用相应的自动化设备或者机器人替代。常见的有AGV机器人,根据不同用途分为搬运、拣选和分拣等不同类型,以及专业从事码垛工作的码垛机器人。另外,RFID标签、立体仓库的应用等均显著减少成本费用,提高了作业效率。

  从单个AGV机器人来看,核心技术主要在定位、、避障等操作方面。但实际在无人仓中运作时,通常一个大型仓库需要配备几十甚至上百个机器人,如何通盘的调配和统筹安排,把集体效用发挥到最好才是企业实力的核心指标。针对码垛机器人,国内外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控制系统上,国外一般采用的伺服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远好于国内的变频器。

  与国际市场类似,目前国内AGV机器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汽车领域,随着电商等兴起,场景多元性将逐渐得到增强。与传统AGV相比,智能仓储AGV在灵活度、速度和效率等方面区别明显。传统AGV比较固化,属于连续性搬运模式,依靠磁条进行往复式运动。智能仓储AGV可以在任意点和点之间运动,有任务调度系统RCS控制,系统可以依据小车任务量,距离等因素,进行系统判断,更智能,更灵活。传统AGV以牵引式居多,速度较慢,而智能仓储AGV,采用背负式,运行速度快,效率高。但国内AGV机器人制造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场,产品趋于同质化,部分关键零件还需要依赖进口,导致整车成本过高。未来,自行研发能力和创新实力的提升将成为突破的关键。

  AGV搬运机器人可以自主规划线,实现点对点的搬运以及取放货架托盘动作,在承重量、工作时长、安全性方面均优于人工操作。一般来说,机器人化可节约20%-40%搬运成本,具体情况视仓库布局、订单准备的操作的复杂程度而定。一套搬运机器人系统核心木块包括机器人、管理系统、充电站、终端设备等,国产机器人一般每台在几万-十几万之间,相当于2-3名操作人员年薪的总和。

  仓储物流的拣选一般有人到货和货到人两种方式。人到货方式中,当前应用最广的是PDA人工拣选,语音拣选、 AR眼镜拣选等新兴技术尚未在国内普及。货到人方式中,主要有穿梭车和拣选机器人两种解决办法,都是根据拣货员指令,将所需的商品送到作业人员面前,节约行走和寻找时间。但前者设备投资大,柔性小。后者更加灵活,可根据实际需求,自主规划,相对于人工拣选,机器人操作均效提高3-5倍,节约人力70%。

  分拣环节的机器人应用能够节约70%左右的人力。 2017年8月,京东物流昆山无人分拣中心正式亮相,昆山无人分拣中心最大的特点是从供包到装车,全流程无人操作。目前,该中心已经实现自动供包并对包裹进行六面扫描,面单信息被快速识别,由分拣系统获取使用,进而实现即时有效的分拣。申通的快递分拣机器人“小黄人”可以24小时不间断分拣,扫码、称重、分拣功能“三合一”,能够实现快递面单信息识别,以最优线投递。

  RFID是一种非接触自动识别技术,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或雷达反射的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射频识别系统主要由RFID标签卡产品和RFID读写器组成,RFID标签卡产品是射频识别系统的数据载体,将待识别物体的标识信息记载在标签的存储区内,由标签天线和标签专用芯片组成。 RFID标签卡产品与读写器之间通过无线电耦合元件,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无接触)耦合,进行能量传递和数据交换,从而实现读写器读取RFID标签卡产品中的数据信息。

  物流精细化运营后,末端配送的成本和效率成为优化重点,物流公司不约而同将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寄托在机器人身上,阿里和京东相继推出自主研发的送货机器人。无人机方面,顺丰、 京东、邮政等也纷纷加快布局动作。就实际应用来看,送货机器人技术尚未成熟,最点在于城市道的极其复杂,加上承载量较小,目前各家投入比例相对小于无人机领域。而无人机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目前最大的阻碍来自政策监管,一旦政策放开后,大规模的商用将会迅速普及。

  2017年6月,顺丰和菜鸟双方互相关闭数据接口,一时间引起业内广泛关注。虽然在国家邮政局的协调下,双方同意从6月3日12时起,全面恢复业务合作和数据传输,但丰鸟之争实质上是数据、用户等的竞争。丰巢在智能快递柜的布局力度和速度在2017年1月份25亿元的融资后表现得更加强劲,可能对菜鸟形成了一定压力,菜鸟迅速入股速递易的举动,也被看成是和顺丰的正面较量。目前智能快递柜市场入局者主要分为三类:京东、苏宁等电商系;丰巢、 邮政易邮柜等快递系;速递易、日日顺、云柜等第三方,各有优势。随着国家队和阿里站队速递易、阿里投资的苏宁和日日顺也将逐渐统一阵营,丰巢背后则有顺丰、腾讯、京东等的支持,三方逐渐演化为两大阵营的对峙。

  智能快递柜结构分为储物终端、平台管理系统,可以智能存件、智能取件、远程、信息管理、信息发布等。内嵌固定式条码扫描头,可读一维、二维条码及手机屏幕条码信息。取件时,用户可凭手机上的收到的取件码,在智能物流柜的扫描窗口刷取,验证成功即可取件。核心技术在于物联网、智能识别、无线年国内智能快递柜技术解析

  目前智能快递柜盈利存在困难,速递易母公司三泰控股2016年总营业收入10.4亿元,同比下降27.12%,营业利润-12.4亿元,同比下降1428.29%。另一行业领先者丰巢科技,也处于亏损状态。智能快递柜的收入模式通常有基础业务的双向收费、广告售卖、以及收取加盟费等几种,但广告等收入仅占5%-10%,对比快递柜的材料成本、租金、、安装、设备折旧等费用,入不敷出,加上快递柜格口有限,成本太大。未来,企业需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变现渠道,打破盈利桎梏。

  运输和物流业对数据分析的重视程度在未来5年内有40%的明显提升,达到90%。随着新零售出现增加了供应链的复杂性,也对物流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把握政策红利的机会,积极构建上下游合作伙伴关系,数据共享,沉淀下来的丰富数据资源,反过来指导全渠道运营,由物流仓储延伸至生产制造、商贸流通和信贷金融,打造平台经济。

  自2013年来,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但国产机器人的份额仅占约三成的份额,且处于行业低端,高端机器人主要依赖进口,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可以生产关键零部件或机器人产品的企业仅百家左右。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国家相继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 《中国制造2025》 、 《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等多部政策,明确了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标,预示工业机器人即将迎来广阔发展前景。

  未来工业机器人是否能像智能手机一样普及,取决于硬件和软件的通用化和平台化。 Willow Garage公司开发了机器人操作系统ROS,并针对工业机器人专门开发了一套系统ROS- Industrial。 现有14家企业成立ROS- Industrial 联盟(ROC),旨在通过ROS-Industrial开源软件促进先进制造技术的组织构成。 目前支持ROS系统机器人有40多种,包括安川、 ABB、FANUC、 ADEPT等。 通用软件平台降低开发门槛,未来3D打印技术成熟后,中小企业和个人都可成为工业机器人开发者。

  物流科技的创新将给传统的商业模式带来升级和变革。 未来,大数据、 云计算等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可以更灵活的调整物流结构,由传统先订单后物流的模式,转变为分析消费数据,提前将一部分商品前置,或是生产符合客户需求的定制化产品,精准地配置库存,降低成本。 另外,自动化设备方面,由于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且改动成本高,一般要求对业务不要具有太多的变化,但目前国内商业发展活跃,变化快,因此10年内一般不会实行仓库全自动化,但自动化程度会逐渐提高,较好的兼顾供应链柔性。 因此,一些大规模有实力的物流公司很有可能会凭借其自动化、 智能化的供应链体系优势,打造社会化运力平台,惠及更多中小型企业。 由于机器人价格昂贵,一些智能装备制造商也正开拓代运营业务,企业在成本允许范围内,能享受到更加先进的仓储管理服务。

  机器人替代人工是大势所趋,当前处于风口浪尖上的,当属物流机器人。未来10年,欧元区150万个物流就业岗位将被机器人取代;而国内市场, 2015-2018年间,中国服务机器人的累计市场销量将达到117万台,其中快递机器人所属的专业服务机器人的累计销售量预计达到6840台,失业浪潮的到来似乎不可避免。但是随着机器人普及后,也创造了一系列大量新的就业需求,例如机器人维修师,培训师等职业,未来将是一个人和机器协同工作的时代。

  本文由 325游戏(m.325games.com)整理发布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