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国际物流> 文章内容

投资千亿元、聚集企业6万家……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三年行动计划出炉

※发布时间:2018-9-2 6:51:3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日前,广州市正式印发《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简称“《计划》”)。“完成港航相关项目投资1000亿元,新增港口通过能力3000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500万标箱,全市港航相关产业企业注册数超过6万家,本地航运企业经营船队规模超过4000万载重吨,积极申报设立广州贸易港,加强北斗、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在航运物流领域的应用……”

  一个个“小目标”的叠加,清晰地绘制了广州未来三年加快枢纽工程建设、推动航运要素集聚的径图。

  到2020年,完成港航相关项目投资1000亿元,新增港口通过能力3000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500万标箱;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6.5亿吨,集装箱占比力争达60%;集装箱吞吐量力争达到2500万标箱,集装箱航线条,其中国际班轮航线条欧美航线;集装箱吞吐量国际排名力争提升1—2位;商品汽车运输完成150万辆;邮轮旅客吞吐量完成75万人次,力争达到100万人次;全市港航相关产业企业注册数超过6万家,本地航运企业经营船队规模超过4000万载重吨。港口综合单位能耗下降到2.96吨标准煤/万吨吞吐量,节能减排建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在规划方面,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科学谋划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编制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中长期规划。结合港口功能调整转型升级,研究开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遵循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原则,对各港区、各运输系统布局进行优化调整。

  其中,以南沙港区为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加快推进贸易港建设,重点发展集装箱、粮食、原材料、商品汽车运输,发展现代航运物流业和现代航运服务业;以黄埔新港和新沙港区为港口物流重要功能区,以集装箱、商品汽车、件杂货、散货运输为主,服务临港产业和城市生产生活;加快黄埔老港转型升级,以建设第二中央商务区为契机,打造高端航运服务与航运科技创新核心区。内港港区重点发展滨水休闲产业,构筑独具特色的经济带、创新带、景观带。番禺、花都、白云、增城等地内河港口加强与南沙港区合作,充分发挥喂给功能,适度拓展港口休闲产业,服务临港经济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将有助于提升港口综合通过能力。到2020年,南沙港区四期、南沙港铁、南沙国际邮轮码头、南沙国际汽车物流产业园汽车滚装码头、南沙港区近洋码头和新沙港区二期基本建成。

  此外,广州将全力推进广州LNG(液化天然气)应急调峰气源站配套码头建设,探索与珠海港合作开发珠江口海岛港口资源(包括LNG接收站)的可行性;规划建设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大洋钻探船)配套码头。

  在南沙港区四期开展自动化码头建设工作,南沙港区二期、三期逐步实施自动化码头。力争完成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施工建设,加快推进广州港环大虎岛公用航道工程、桂山锚地(18GS)扩建工程、三牙排南品锚地新建工程、内伶仃应急防台锚地(28LD、29LD)扩建工程等工程的前期工作,启动广州港出海航道小虎岛作业区以北至新沙港区航道段升级工程前期工作。

  《文件》提到,要依托南沙贸易试验区、南沙保税港区、广州保税区、广州国际物流园、广州出口加工区,建设保税物流、保税期货交割、出口采购配送和保税离岸货物。力争三年新增仓储物流面积60万平方米,打造一批出口型物流和进口型分拨。

  同时,通过积极拓展集装箱班轮航线、打造华南地区集装箱调拨中心、开展汽车贸易相关业务、推进粮食物流园区及存储加工的建设,巩固和提升国际枢纽港、商品汽车枢纽港、粮食中转港的地位。《计划》还提出,要打造冷链物流“母港”,布局建设具备国际中转、加工存储、分拨集散、保税、检验检疫等功能的冷链物流中心。

  《计划》指出,要打造布局合理、功能互补、产业集聚程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航运要素功能集聚区。在南沙,依托南沙贸易试验区、贸易港,集聚高端港航服务要素,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航运服务示范区,吸引国际航运公司、现代物流、跨境电商等企业,打造一流的国际航运中心功能区。在黄埔,依托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发挥传统航运服务业集聚的优势,重点发展总部经济、航运金融、航运人才、“互联网+航运服务”等国际化航运服务产业,打造航运贸易服务创新示范区。在沿江滨江琶洲等一江两岸地区,吸引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各类航运企业机构总部、地区总部或营运中心,打造航运服务和总部经济集聚区。

  此外,广州还将大力建设现代航运金融服务体系、发展邮轮游艇等水上休闲产业,并且依托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船舶设计建造、维修、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船舶设备供应等临港船舶产业。

  围绕贸易试验区、贸易港建设,广州进一步支持驻穗口岸查验机构加强口岸软硬件建设,将打造“数字口岸”。全面推广使用中国(广州)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提升应用实效,深度对接国家标准版,探索与、澳门地区和一带一国家的跨地域合作。

  同时,广州还将持续完善广州港黄埔港区西基码头、大屿山及三门岛锚地水域对外手续。开展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南沙港区四期集装箱码头、南沙国际汽车物流产业园汽车滚装码头、南沙港区近洋码头、新沙港区二期码头、南沙国际通用码头等口岸查验设施规划建设和口岸对外工作。适应穗港澳游艇“行”,规范明确境内外游艇航行线和区域。

  在加强调度引航服务能力建设方面,广州将强化珠江口水域航道锚地“四统一”管理。利用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建设,完善船舶进出港会遇机制,缩短船舶进出港候泊等待时间,提高港口航道通航效率,力争广州港出海航道船舶管制次数降低40%。同时,深入开展“保安全、保船期、降成本”的阳光引航工作。确保不发生较大以上引航安全责任事故;集装箱班轮保班率达到100%,努力实现引航服务“零等待”。

  要建设高速、泛在、智慧、安全的港航信息基础设施及应用系统,包括推进重要航段、桥梁、重点码头及堆场等智能系统建设,整合升级广州港通讯调度指挥系统,构建港航综合管理“一张图”等。

  此外,广州将加强北斗、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在航运物流领域的应用,开展甩挂运输、多式联运、冷链运输等港航物流设施设备地方标准的研究制定。

  广州将通过优化营商,加大政策支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重点吸引和培育国际航运物流、国际船舶管理、航运电商、海员服务等企业在广州发展,提升广州传统航运服务业的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三年内,争取1—2家集装箱班司、2—3家滚装汽车班司总部落户南沙。

  聚焦推进贸易港建设,广州将借鉴国际贸易港发展实践和先进经验,依托贸易试验区、国家级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积极申报设立广州贸易港。围绕国际贸易和离岸贸易发展,构建更加便捷的国际船舶、货物进出境监管机制,实施更高标准的“一线放开、二线高效管住”。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负面清单和重点监管对象,实现精简、精准监管,有效守住安全底线;创新“不申报、不征税、不统计”的一线进出境模式;积极扩大对外,放宽贸易投资准入条件,建立离岸型经济管理体制,实现贸易;探索基于国际贸易业务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的金融、外汇管理规则,实现资金“流动”。利用南沙毗邻港澳的优势,拓展贸易港发展空间,实现贸易港与港澳在通关监管、贸易规则、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有效对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航运枢纽建设。

  同时,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省委、省明确的以广州港为主体推动珠江口内及珠江西岸港口资源整合的决策部署,打造世界级枢纽港区。支持以广州港集团为平台,采用市场化手段,通过增资扩股、收购等方式,加强与周边港口合作,抓紧推动开展港口资源整合工作,打造世界级综合型港口企业。充分发挥广州港集团的管理和网络优势,在结构调整、航线布局、效率提升等方面发挥协同效应,促进整合发展。

  对标国际先进绿色港口,到2020年,广州50%以上的集装箱、客滚、邮轮及5万吨级以上干散货专业化泊位具备岸电功能供应能力,全港客运船舶、港作船舶、公务船舶岸电使用率达100%。

  在建设平安港航领域,广州构建行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立广州港口货物安全风险防控联动机制。推进全市危化品动态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全市危化品信息实时互通共享和同步更新。

  要积极实施友好港拓展战略,拓宽合作领域,缔结新的国际友好港,探索友好港间互设办事机构。办好2019年(第31届)世界港口大会,并积极举办和承办具有重大影响的涉及港口、航运的国际会议活动。

  同时,要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广州要积极争取放宽准入,吸引在港澳落户的国际港航企业和机构将业务延伸至广州;深化与深圳的合作,发挥广州港与深圳港的地缘优势,强化两港在航运物流、航运服务业、临港工业等方面的合作共赢发展;积极参与粤桂黔区域合作,加强与粤东、粤西区域合作,实现区域共赢发展。

  《计划》提出,南粤航海文化,发展航运文化产业,促进形成有利于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的航运文化。接下来,广州借助黄埔老港、文冲船厂片区转型升级,将提升滨江城市品质和功能,打造“三十公里精品珠江”的城市未来段。带土字旁的男孩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