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宏观经济> 文章内容

宏观经济调控应从“稳增长”适度转向“促

※发布时间:2017-11-27 13:28:0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对于2017年宏观经济的超预期企稳要有科学的认识,要从根本上反对“新周期”观,中国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还没有到全面退出的时点。必须加强对中国经济中期视角的认识和判断。对于新常态步入新阶段的新矛盾、新问题、新运行机制以及新规律进行深入研究,为未来几年的经济工作提出理论参考。

  中国新周期还没有,中国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还没有到全面退出的时点。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没有触底企稳之前,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积极的定位不宜改变。考虑实体经济修复速度将大大慢于虚体经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常态化的速度应当慢于。渐进的步调应当与市场内生动力复苏的步调具有一致性。

  鉴于中国稳增长取得阶段性胜利、中国经济的韧性已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2018年的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核心应当从“稳增长”适度转向“控风险”基础上的“促”,2018年是全面推出新常态新阶段的关键性攻坚计划的窗口期。

  2018年中国经济增速目标在强调1100万就业目标的基础上可以适度淡化;物价水平目标可以确定为2.5%,应当关注个别时点上价格的冲高;M2增速不宜低于11%,社会融资总额增速可以确定在12.5%左右;名义财政赤字率可以保持在3%,但广义财政赤字率应当适度收缩;目标汇率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适度加大波幅,对美元的平均水平在6.7:1左右。

  当前中国经济必须高度重视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的加速下滑,2018年稳增长的核心在于“稳投资”,但“稳投资”的政策方向和政策工具必须作出大幅度的调整。“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能就消费刺激消费,而必须从更宏观和更动态的视角来考虑消费促进。

  在金融整顿和深化金融体制的进程中,2018年中国货币政策应当延续2017年的定位,但操作方式可以适度偏松。2018年应当延续中国财政政策的积极定位,但过快增长的广义财政赤字率应当成为财政政策调整的核心关注点,2018年名义财政赤字率依然可以确定在3%,但各类化债务必须进行大幅度管控。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