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宏观经济> 文章内容

济南强则山东强强省会时代即将到来

※发布时间:2019-5-30 10:49:3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1904年,济南,这座千年文化古城,在内陆城市中第一个自开商埠。然而今天,这个曾经有着浓厚重商文化和基因的城市正面临着首位度低、辐射力弱,与相邻省份相比标兵渐远、追兵渐近、亟待突围的窘境。

  济南强,山东强。,济南谋变。南方考察、省会战略、四个中心、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一场新时代的“济南战役”全面打响。三年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和魄力,济南咬定发展不放松,实现了“一年有势头”“两年有看头”“三年有突破”,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

  突破,是三年来济南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四个中心”建设,历经2016年“一年有势头”、2017年“两年有看头”之后,终于实现了2018年“三年有突破”。刚刚过去的2018年,济南顺利跻身“全球二线强排行榜,在热度指数排名中位居全国第5位,济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已全面起势。

  2018年,济南市P增长7.4%,达到了7856亿元,总量跃居全省第2位,在全省的首位度持续提升,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济南在高质量发展上实现了“三个千亿”的新突破:浪潮集团销售收入过千亿元、中国重汽销售收入过千亿元、高新区生产总值过千亿元。此外,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两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双双突破3000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占据半壁江山。

  新年伊始,莱芜区、钢城区正式挂牌,济南发展翻开新的一页。在此之前,济南已形成“东拓、西进、南控、北跨”的城市发展战略格局。从“大明湖时代”到“黄河时代”,济南城市发展空间布局迎来历史性巨变。目前,准备让黄河穿城而过的济南,正瞄准制约城市空间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同步推进“三桥一隧”跨黄河桥隧工程建设,最终形成26座跨黄通道,让黄河变成“城中河”。随着立体交通网的构建,一个大通南北、大河贯东西的国际化大都市正崛起于京沪之间。

  2018年,济南共举办高端峰会、论坛、大赛35场,同比增长600%,活动数量和质量均创历史之最。因为有了这些活动,一大批国内外企业家、高端人才界地图上“标注”济南,也“爱上”济南。在中国体改研究会发布的省会城市热度指数中,济南位于、重庆、上海、成都之后排名全国第5位。最新的《世界城市名册2018》将济南列为“全球二线大城市”。

  2017年5月初,济南市党政考察团先后到杭州、合肥、郑州三市考察。济南的党政干部们一次次感受到深深的震撼。同为省会城市,为什么差距这么大?与南方先进地区相比,济南的干部视野窄了、子慢了、作风虚了。

  反躬自省的不止是济南。2018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勇于自曝家丑,在全社会掀起一场反思过去、差距大讨论。7月5日-8日,党政代表团一行50余人,赴江苏、浙江、广东三省学习。一学习,一思考,一讨论,大家纷纷表示,所见所闻让人“眼热、脸红、心跳”,心中那股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危机感更强烈了。2018年10月30日,济南市党政代表团再次踏上南下的旅程,赴对标城市深圳学习考察。

  知耻而后勇。经过一番“推门开窗”的对标考察,一股“让实干者实惠、为担当者担当”的实干之风扑面而来。在四十周年前后,济南以及山东重整行囊再出发,敞开再,足见齐鲁文化的包容。

  对标先进,解决了“学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就是“怎么干”。经过精心谋划,济南市领导班子将未来五年发展的总体目标定位: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确立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地位,基本建成与山东经济文化强省相适应的现代泉城。济南未来的发展框架为:“一主一副,五大次中心,十二个区域中心,加两个卫星城”。“四个中心”的总目标和“东拓、西进、南控、北跨”的城市框架更加明晰,一幅“听得见泉水叮咚、看得见一城山色”的美好蓝图引人入胜。

  “突破济南”就是“突破山东”。与此同时,委省也密集调研济南省会城市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工作,鼓励济南敢于善于先行先试,高眼界、高标准、高要求,按照“世界眼光、国际先进、国内一流”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真正把济南建成一个融历史文化和现代大都市为一体的“大强美富通”现代化省会城市。

  在诸多蓝图的顶层设计中,“敢想敢干”成为济南鲜明的底色。宏观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所所长高福一说,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黄河是济南迈不过去的一道鸿沟。在这一观念影响下,济南城市发展空间长期受天堑制约,形成了以大明湖为中心,东西狭长、南北短促的带状格局。

  济南济南,越挤越难。只有跨过黄河去,才能“解放”全济南。走出“大明湖时代”,新济南要转身拥抱一个跨越发展的“黄河时代”,这是新时代的与选择。

  对济南,对山东而言,最缺的不是规划,而是一以贯之、一心一意、一代接一代干下去的与韧劲。反思济南这三年,“四个中心”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也正是得益于咬定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毅力和恒心。

  据济南市金融办主任张华介绍,济南真正将金融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将金融中心提高到战略层面考量是在“四个中心”提出之后。在这一战略实施中,为了与其他城市差异化发展,济南根据自身特色,进一步将“金融中心”修正为“建设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金融中心”。随后,陆续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出台“金九条”等一大批扶持政策,举办产业金融论坛,打造国际影响力。围绕“产业金融中心”,济南一步一个脚印。到2018年,济南金融发展的首位度进一步提升,推动建设“一轴双核”国际金融城,产业金融中心的雏形已基本形成。

  2016年7月,伴随着中央商务区的建设推进,济南市历下区组建历下控股集团,作为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棚改旧改、投资融资为一体的城市运营服务平台。当年9月,为服务于济南市区域性科创中心和产业金融中心建设,历下控股在中央商务区内投资运营济南科技金融大厦,探索科技金融服务模式。但随后发生的奇迹让历下控股集团董事长刘思广都直呼“想不到”。

  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济南科技金融大厦的运营团队迅速打造起具有济南特色的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体系、科技转移体系和园区运营管理体系。其中,他们探索出的“评-保-贷-投-易”五位一体服务体系,打通了科技最后一公里,成为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济南方案”。据大厦运营方——济南科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开介绍,他们还同时搭建了“微软济南孵化平台”“高层次人才加速器”“亚信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和“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创新中心”。

  “目前我们正在与章丘区共建‘明湖科技谷’项目。”开说,该项目由历下区负责运营,章丘区提供土地,主要承担科金大厦孵化项目的落地。济南产业金融中心建设的 “飞地经济”模式就此诞生。

  如果从“突破山东”这个维度看,济南的发展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绩,但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未来几年才是真正的挑战。

  高福一认为,当前济南城市框架已经拉开,高铁、机场、地铁等基础设速建设,营商明显改善,一个“强省会时代”即将到来,济南蓄势待发的条件比任何时候都好。要珍惜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实现从“突破济南”到“突破山东”的华丽变身。

  比如创新谷的建设。该项目位于长清区,由高新区管理,计划打造成济南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和软件名城的主要载体。虽然有大学城作为依托,但当地属于落后地区,现有的山东师范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交通学院等高校,数量虽多,但科研支撑能力还存在很大差距,长远发展的后劲不足。

  而莱芜济南区划调整后,如何实现“1+1>

  2”甚至“>

  3”,要深入分析莱芜的产业特点,重点发挥其生物制药等领域已有优势。区划调整,不仅仅是“物理变化”,要迅速产生“化学反应”。

  “做‘大’济南,首先要体现在经济体量、总量的不断扩大,不断增强。”济南市长孙述涛说,济南莱芜区划调整是、国务院和省委省立足全省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深刻把握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基础上作出的重大科学决策,对于做大做强省会具有里程碑意义,必将推动省会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同时,济南在北跨等战略实施中要做好产城融合“大文章”,要研究如何发挥产业优势。重点龙头企业的产业配套问题,要给予高度重视。

  2017年,科技部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了创新平台的重要作用。济南的问题在于,有企业而缺少本地产业配套,像重汽、浪潮的很多配套产业都分布在南方。本土龙头企业缺配套,新引资项目更是如此。位于济南高新区的费斯托全球生产中心一期项目已经投产,二期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二期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55至60亿元。据项目总监尹立云介绍,目前公司所需要的零部件供应商基本全部来自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济南本土供应商几乎为零。他们也非常期望,未来企业也能在济南、在山东实现本地化采购与生产。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从某种程度看,山东之所以落后,最大的问题就是规划和政策不能一以贯之,总是调整太快。

  早在2003年,省里就明确提出高新技术、民营经济和外经外贸是山东经济发展三大重点。如今看来,这一论断仍不过时,但可惜没有牢牢抓住不放,久久为功。一个战略要执行下去才有价值,否则毫无意义。反观邻省江苏,他们提出了工业振兴八大工程,并持之以恒,一直干下来丰硕。

  从全国来看,山东产业体系完备,有15个城市跻身全国百强城市行列。山东的优势也是济南的优势,要发挥好其中的创新资源优势。

  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我的换夫经历要借鉴深圳产业园区和集群发展经验,不能单纯依靠单个企业的投入和土地、资本等传统要素,要从全省战略层面建设一批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研发服务平台,重点突破公共性、关键性技术领域。不能再走“撒芝麻盐”的老,政策要重点突破、有的放矢。比如数字经济方面,济南已经具备很好的基础条件,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对全省信息产业的发展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同时,要注意不能只看硬件建设,还要拼软件,发挥平台的作用。历下控股集团旗下的济南科金大厦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范例。

  在招商引资方面,不仅要看首期规模,还要看后期成长,才能实现从“引进一个企业”到“引进一个产业”的质的飞跃。

  在创新创业方面,培育本土企业,从小抓起,避免大的引不来,小的没抓好。突破济南,关键在人。济南的长足发展,既要有“店小二”,有“李云龙”,更需要“挑山工”。在人才引进和培育方面,要有顶层设计,建立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机制,选拔一批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干部。

  近年来,济南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注重把工作做到老百姓最惦念和揪心的地方,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如今,济南天更蓝、水更清、城更美、人民更幸福,正加快驶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2018年,济南市主要指标增幅领跑,经济总量跃居第二位,首次进入“亚洲城市50强”,直接跻身“全球二线城市”。委常委、济南市委王忠林表示,要把济南打造成一座有温度的城市,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

  “只有‘等风来’,才能一睹济南的蓝天”“一城雾霾半城堵”,济南曾长时间被人如此调侃。如今,“空气质量变好了”“城市整洁了”,“泉城蓝”正成为这座城市的常态底色。

  与其他同等城市相比,济南治霾面临着特殊地形、重化工和燃煤三大“先天”不利条件。特别是2015年秋冬季,济南曾经连续两个月沦为全国空气质量最差城市。

  面对治霾难题,济南“不靠‘刮风’靠作风”,打造新时代的济南新貌。2017年,济南的空气质量良好以数达到185天,同比增加22天。2018年,济南市良好以数192天,同比增加12天;在全国169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退出了后20位。济南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离不开济南为此付出的种种艰辛努力。

  以济钢为代表的东部老工业区企业,地处济南中心城区的上风口,始终是影响济南空气质量的“心肺之患”。如果济钢关停,对济南空气质量带来的利好不言自喻。2017年7月济钢实现全面停产。从2016年11月正式下发《济钢产能调整和山钢转型发展工作总体方案》,到济钢实现全线关停,前后只用了半年多一点的时间。济南“壮士断腕”的决心与勇气可见一斑。

  近年来,济南市严控“两高”行业产能,大力推进东部老工业区企业搬迁。结合新东站片区开发,2018年又完成10家工业企业搬迁和关停腾退,提前完成东部老工业区搬迁任务。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长期以来困扰济南市大气污染防治的痛点。2016年,济南决定用两年时间淘汰454台35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2017年8月,这些燃煤锅炉全部退出历史舞台,济南因此成为全国首个完成这项工作的省会城市。为持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济南市出台方案,将煤炭消费控制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区县,2018年全市煤炭消费量控制在1714万吨以内。全力推进冬季清洁采暖,成功入选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成立了济南市清洁取暖和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稳步推进气代煤电代煤工作,2018年,全市共完成农村地区气代煤11601户、电代煤10136户,城市(县城)清洁取暖项目完工1366万平方米。

  在济南大气污染治理中,扬尘治理是重要一环。而在产生城市扬尘的污染源头中,裸露土地又是重要来源之一,成为济南治理大气污染必须啃下的“硬骨头”。济南将裸露土地治理作为大气污染治理“十大措施”的重点工作。截至2018年12月,全市裸土覆绿面积达1700万平方米,绿化高架桥桥柱3394根,治理沿石26.54万米。遵循“生态、自然、野趣,节俭、安全、易游”的原则,济南提出打造山体公园的目标:自2018年起,利用3年时间山体72座,开工建设山体公园20处,至2020年全部建成。

  与此同时,济南市建立区县、街镇辖区建设工地扬尘污染帮包责任制。全市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房屋建筑、轨道交通和合同工期在三个月及以上的市政道、水务水利、拆迁等施工工地,全部安装扬尘在线监测和视频系统,并与地方监管部门联网。出台“红橙黄绿”扬尘等级化挂牌罚办法,层层压实属地管理、行业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

  济南市深入开展泉城环保利剑行动,实现市县区联合交叉互查。2018年,全市组织6次专项检查,检查企业426家,发现问题791个。强化与纪检、检察、机关联勤联动,2018年全市共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874件,罚款4604万元,其中对7家违法企业实施了按日计罚,查封3家;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各级环保部门共向机关移送涉嫌污染刑事案件6起,行政案件9起。

  2019年春节,是济南“禁鞭令”施行后的第二个春节,泉城市民再次“绿色”过年,又一次享受到了“春节蓝”。2018年1月开始,济南酝酿许久的烟花爆竹“”正式开始实施。“禁鞭令”为济南带来了久违的节日安宁,也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纷纷点赞和广泛支持。根据济南12345热线的调查数据,市民对济南“禁鞭令”的了解、支持、执行情况满意、空气质量改善明显四个指标均打出了99%以上的高分,这在济南调查的历史上从未出现过。

  2019年1月,地图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未来交通与城市计算联合实验室、阿里云等单位共同发布了《2018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报告数据显示,监测的50个城市中有35个城市拥堵同比2017年下降,其中降幅最大的是济南,降幅达10.57%,是唯一下降幅度超过10%的城市。而地图数据显示,此前,济南曾连续两年获封“首堵之城”。

  2017年5月,济南市实施大部制,组建了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全市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济南市围绕道交通建设和公共交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拥堵”这个济南底的痛,正逐步得到缓解。

  绿色出行,公交优先,是治堵的根本措施之一。济南市全面推进公交线网优化,构建与轨道交通与高品质BRT系统为骨架、常规公交为支撑,特色公交为补充,慢行交通做衔接的高品质公共交通体系。

  2018年,济南累计新开公交线条,优化调整线条公交线部新能源公交车辆,让市民的乘车更舒适;推广了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新模式,开展了“免费乘公交”“一分钱乘公交”等系列活动,让市民乘车更便捷、更实惠。

  济南这几年网建设的快速发展,在缓解拥堵的同时,也为城市“长大”不断撑起发展空间。目前,济南“高(速公)快(速)一体”的交通格局基本形成,济南绕城高速公与快速网连通,成为城市车流的最佳分流通道。济南“三桥一隧”向北穿越黄河的重要交通通道已开工建设,为济南向北发展打开了想象的空间,人们多年的“北跨”正成为现实,滔滔黄河即将成为济南的“城中河”。

  2018年,轨道交通1号线提前一年建成通车,圆了泉城人民多年来已久的“地铁梦”。北园大街西延高架提前开通;当年开工当年打通28条瓶颈,改善了交通微循环;150公里BRT走廊成网运行……随着济南交通建设者不舍昼夜的努力拼搏,未来济南将形成“三环十二射”的网格局,辅以轨道交通的不断开通运行,交通将变得更顺畅。

  不久前,为缓解群众关注的居民小区夜间停车和孩子上放学接送停车难问题,济南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基础上,通过精细化管理措施主动开辟停车资源,科学设置了两类限时道停车泊位,首批设置2814个限时停车泊位。此举得到市民和社会广泛好评。

  细微处的发力,只是济南开展交通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结合、滴滴等信息平台及12345市民热线平台数据,济南市选取拥堵比较严重、市民反映强烈的部分段和区域,通过数据分析、航拍、现场踏勘等手段,实现交通拥堵综合治理。

  2018年12月,“济南交通大脑”正式启用。济南将利用当下最前沿的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促进城市拥堵治理、执法监督、出行服务等交通管慧发展。“济南交通大脑”搭建了“一云四中枢”体系架构,以“数据+”“AI+”“出行+”和“警务+”为技术特征,构建“全、细认知、快行动和准评估”的“互联、共享、智能”云端交通管理生态系统。建成后的“济南交通大脑”将能够通过学习和进化,搭建出能自主、科学分析和智能决策的核心算法模型,帮助实现更准确的分析研判、更智慧的决策调度,实现最科学的交通管理。

  “土里土气”“脏乱差”“大县城”……济南曾被不少网民如此调侃。群众吐槽的背后,是对改变城市面貌的迫切愿望。为重塑城市形象,济南着力打造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生活品质之城。2017年11月,济南获评全国文明城市。2018年,处于“后创城时代”的济南,又掀起了城市提升工程热潮,巩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丰硕,力求让城市管理更精细、让城市更优美、让群活更幸福。

  2019年新春伊始,济南市强力推进依法拆违拆临,力度不减、标准不降。仅1月,济南市共拆除违法建设944处、面积66.11万余平方米。

  一直以来,济南违法建筑面广量大,成因复杂,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群众关注的焦点。两年来,济南以空前力度整治全市违章建筑。2017年和2018年,济南全市共拆除违建10万余处、6700多万平方米,拆违总量相当于305个泉城广场面积。同时,大力整治违法户外广告、楼顶标识、牌匾标识,拆除违法户外广告及有关标识5万多处。

  随着拆违拆临、建绿透绿,济南的违建越来越少,杆线和楼顶标识越来越规范。拆违拆临,拆出了公平、拆出了,也拆出了更美的济南。

  2月25日,济南市最大城中村项目——华山片区城中村项目交房仪式启动。华山片区位于济南城乡接合部,过去村民私搭乱建,居住差。如今漫步华山,一座绿色、生态、宜居的魅力新城拔地而起。低矮平房变连片高楼,低洼坑地变湿地景观。从高空俯瞰,华山湖如同碧玉镶嵌在华山脚下,幢幢新楼点缀其间,不仅实现了居者“有”其屋,更实现了居者“优”其屋,一幅新时代的“鹊华秋色图”正徐徐展开。

  华山片区只是济南打造品质之城的一个缩影。“1+5”特色街区综合更新赢得市民点赞,“一湖一环”景观照明和“明湖秀”项目点亮泉城;完成31条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华山人水和谐生态治理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如今的济南,也正从眼中的“憨城”“钝城”向品质之城、幸福之城迈进。

  2018年9月25日,济南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受理大厅迎来了一位客人——80多岁的阎恩慈老人。这已经是她第三次给受理人员送来自制的辣椒酱。阎恩慈打过5次12345热线,有时是因为口灯不亮了,有时候是反映附近的不好走。问题逐一解决,她和12345热线也成了朋友。“左邻右舍都说我做的辣椒酱好吃,我给12345的孩子们送一点来。明天就是12345热线岁生日了,祝热线生日快乐。”

  一个幸福的城市,一定有着温暖的力量。“以百姓为心,处处用心”,就能让群众感受到城市的“温度”,感受到幸福。

  比如,在道施工中,济南市“少挡一天是一天,少挡一米是一米”,施工现场设立绿色围挡,施工垃圾随时装袋清运,将对市民影响降至最低;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济南号召市民向不文明行为宣战,利用人脸识别系统整治行人闯红灯,济南的口秩序发生了深刻变化,文明、礼让的“济南式过马”折射出现代泉城的暖色调。

  如今,济南市民每年都能收到发出的民生大礼包,幸福指数不断提升。2018年,济南民生社会事业投入占市级财政支出比重达到76.6%。全市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16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928元。公立医院综合不断扩大,出院患者次均住院费用持续下降,首批入选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市。全市棚改安置房开工71351套,其中省级棚改开工46673套,提前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备受瞩目的经十一棚户区项目提前竣工入住,创造了“济南速度”。整治老旧住宅小区761.5万平方米,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竣工186部、占全省80%以上,彰显了“济南温度”。新建一批室内农贸市场、放心早餐店、社区肉菜店等便民服务设施。出台中心城区基础教育设施三年建设规划,累计竣工中小学幼儿园151所,首次确立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制度,普惠幼儿园占比达到85.7%,开工中小学幼儿园集中就餐场所129处,实现主城区学校学生就餐和课后延时服务全覆盖,较好解决了家长“孩子上学、就餐管护”的后顾之忧。

  这就是现在的泉城济南——以人民为中心的,努力打造一座“温度之城”,让市民在享受城市服务、参与城市管理中真正找到主人翁的感觉。

  当前,新一轮的区域营商比拼已经开始。作为省会城市,济南在这轮比拼中已稳住脚跟,并做好进一步优化提升的布局。2018年,济南市场主体增速由全省第16位升至第1位,总量一举突破80万户,跃居全省第2位,被评为“2018中国企业营商十佳城市”;城市热度指数升至全国第5位,营商优化跑出“济南速度”。

  界银行营商评价指标中,施工许可、开办企业和财产登记是三个“硬杠杠”。其中,涉及工程建设领域的施工许可环节多、前置条件多、时间长,是个难题,也是企业反映最强烈的痛处。以济南为例,前,工程建设审批涉及18个部门的76个事项,仅施工图审查就要平均耗时两个月。

  2018年,在审批服务便民攻坚中,济南迎难而上,选择了率先攻克工程建设审批这块“硬骨头”。他们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中涉及部门多、审查要求高、程序最复杂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开始突破。由市城乡建设委牵头,将消防、人防审查并入,整个项目申报环节实行数字化联审,统一出具图审意见,图审时间由过去平均两个月压缩到7个工作日,极大提高了审批效率。

  2018年12月14日,费斯托全球生产中心二期项目在济南高新区孙村开工。费斯托气动有限公司总经理从济南市委常委、副市长徐群手里接过不动产权证、建设工程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四证”,实现“拿地即开工”。此举创造建设领域规模以上外资项目审批全国最快纪录!

  2018年6月19日,济南市正式印发《深化“一次办成”进一步优化营商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成为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推进“一次办成”的城市之一。次日,全市优化营商动员大会召开,问题,痛下决心,吹响了“刀刃向内、”的号角。当月29日,济南市纪委连夜召开会议,对营商行为以“零”的态度,一次性问责了155人,引发强烈社会反响。一年来,这套“组合拳”打出了声威,也换来了一个“新济南”。

  “原来说,把企业的事当自家的事干就挺好;现在是,企业的事要比自己家的事还要上心才行。”济南市高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建设管理局局长助理解为民说,大家的思想转变,归功于措施,也与全社会大密不可分。放管服、大部制、思想作风转变,早已广泛深入。“这局那局,我们都是服务单位,企业就是,我们都是‘店小二’。”

  对的作风转变,山东公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张深有感触。在国资委和济南市的支持下,公司一年前战略重组,现在已经是中国化学工程集团的控股公司,发展迈上新台阶。“去年,济南市主要领导分头对接驻鲁央企,徐群副市长多次主动带队来我们公司座谈,了解企业的困难和,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的服务诚意。”张说。

  费斯托全球生产中心项目去年成功落地济南高新区。项目总监尹立云说,在项目落地过程中,建设局为他们加班加点,环保局带着专家团队到企业出谋划策,令人,“以前觉得是猫,是老虎,现在完全不一样了。”

  从被动管理到主动服务,“店小二”服务正在变成常态。济南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孙常建说,为实现审批服务就近、快捷,他们正在谋划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探索与银行合作24小时在线模式,让数据跑,企业办事人员和市民最多跑一次,甚至不用跑。

  营商是个系统工程。在此次攻坚战中,济南市动员了涉及营商的几乎所有部门和单位。可以说,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有责。

  济南结合全市优化营商工作大局,相继推出两批共26条优化营商和便民利民服务新举措,让城市有温度,有情怀,引发积极社会反响。“以前是管理思维,现在是为民服务思维,完全不一样。”济南支队宣传处副处长任家伟说,他们还专门组织大队长轮训,树立为民服务。

  同时,银行、电信、电力等服务单位也对营商建设给予了最大程度的配合与支持。其中,围绕企业便利获得信贷等指标,全市金融行业发起了优化营商行动。济南市金融办主任张华说,对纪委反馈的相关问题,各金融机构及时进行了整改,彰显了责任与担当。

  济南科技金融大厦致力于打造具有济南特色的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体系、科技转移体系和园区运营管理体系,为济南产业金融中心建设注入活力。

  作为济南市历下区独资公司,历下控股集团承担着中央商务区、明府城及历下区城市更新项目的开发、建设、运营工作。集团董事长刘思广说,在中央商务区、明府城等项目建设中,历下控股紧紧围绕企业需求,招商先行,实现了楼宇建设的定制化,同时着力构建产业生态,放大产业链招商优势。在所属科技金融大厦的运营中,他们通过建设现代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打造出“评、保、贷、投、易”五位一体的运营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通过近两年的运营,大厦逐渐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吸引了、深圳等地科技公司前来对接。为此,他们又启动清退机制,试运行之后陆续清退11家不达标的企业,整个园区更加优化。

  重大活动的品牌效应也逐渐。设计初衷为助推济南产业金融中心建设的中国(济南)产业金融国际论坛初具影响。尤其是2018年,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亚洲金融行业协会参与承办的这一论坛规模、层次、影响力再上新台阶,成为济南产业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平台。

  由中国经济信息社承建的国家级信用信息平台——新华信用通过对山东在内的全国31个省区市2019年工作报告梳理分析后发现,营商成为2019年地方的热词。各地营商工作重点2018年为“服务企业审批事项”,2019年已经升级为“企业政务服务”。

  在、国务院高度重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放管服”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地对营商建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营商正成为各地区,尤其是核心城市之间比拼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新华信用认为,2019年营商将呈现如下几个特征:一是营商受到各地前所未有的重视,所有省份报告均涉及营商建设;二是各地因地制宜优化营商举措必将成为各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三是上海和将引领全国营商再上新台阶;四是营商改善给市场主体带来的红利将逐步。

  一是要带头讲诚信。没有公信力,优化营商便无从谈起。济南市已明确要加快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努力打造“信用泉城”。山东智库调研发现,信用建设正成为2019年各地营商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今年的全国也提出,要带头讲诚契约,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对拖欠企业的款项年底前要清偿一半以上,决不允许增加新的拖欠。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政务诚信连续第三年出现在工作报告中,可见其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地位。

  二是用好信用监管“金钥匙”。在今年全国上,“信用监管”首次出现在工作报告中。这意味着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将加速推进。山东智库认为,如何创新信用监管,走在全国前列,也将是2019年“信用济南”建设的重要突破点之一。

  三是“数字”建设等不得。“下一步,审批提速的最大障碍就是信息孤岛问题,‘数字’建设已迫在眉睫。”济南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处长徐田忠分析认为,现在全国都在关注“数字”建设,如何打破“信息孤岛”“数据烟囱”,成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也是下一轮城市间营商建设角力的关键所在。

  山东智库认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相比,山东在行政效能方面真正的差距就在数字化。济南市政协常委、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红凤分析认为,在济南,乃至山东的大数据建设中,不仅要整合人口库、法人库等数据,也别忽视了医院、电信、银行等公共服务行业、企业数据资源。同时,“数字”建设也要有用户思维。在数据共享共治后,还要研究如何用得上、用得好,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让群众少跑”的“一网通办”目标。

  山东智库分析认为,在新一轮营商建设中,济南除了要继续对标深圳、杭州等先进城市外,还要把视野放宽到山东半岛、环渤海等大区域中去,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尤其是在重大项目的招商、重点产业的培育中,可以跳出济南,从全省和环渤海区域的产业结构中寻找自己的优势,营造与省会城市地位和国际二线城市定位相匹配的良好营商。

  对此,张红凤认为,大济南要有大作为,既要最大限度避免重复建设,又要着重解决市内各区县之间的协同发展问题。目前,各区县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济南是个整体,莱芜、钢城、商河、平阴等区县亟需融入济南共同发展。怎样打破区域隔阂、共生共融,是济南未来发展要突破的重要内容。

  “不同区县的资源禀赋不同,跨地域协调就是取长补短,把竞争关系变成合作关系,这就是最大的营商。”张红凤说,可以考虑在营商领域,从市委市层面建立区县之间的联络协同机制,避免以邻为壑、内部竞争,共享“大济南”的集合优势。比如在招商中,高新、历下有先发优势但缺少用地指标,而土地可能恰恰是商河、济阳等地的优势,双方完全可以合作起来、取长补短。

  此外,还要站界科技的高度谋篇布局。张红凤认为,营商建设,也是科技力、创新力的比拼。当前,新一轮工业已经到来。谁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电子技术和智能机器人等重大技术领域有一席之地,谁就能够赢得未来。对此,济南要未雨绸缪,以国际化眼光进行创新产业的布局和规划。

  优化营商,激发市场活力,还要统筹处理好、市场和社会的关系,要引导、鼓励更多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调研发现,济南在协调社会力量建设良好营商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部分企业家和高校学者反映,因为缺乏联络机制,他们常常感觉有劲使不出、有力用不上,很难融入到城市建设发展中。

  一是企业有劲使不出的问题。在调研中,不止一家中央驻鲁企业反映,他们有资金、人才和技术,希望能够参与济南以及全省高质量发展,但面对各种市场壁垒和“官本位”思想,有劲使不出,有力用不上。更有甚者,有的企业已经与相关部门签署合作协议,但一年一年过去了,项目却迟迟不能落地实施。此外,在不少工程招投标领域透明度不高,壁垒和地方主义大量存在。在这一方面,浙江经验值得借鉴。如,浙江省在工程招投标的公示期内,增设了反馈调整机制。如果企业提出,专家委员会可以吸纳合理并修改招标要求。此举,让当地公开、透明的招投标声名远播。

  二是高校有智用不上的问题。类似企业的情况,在高校和科研机构方面也同样存在。不少学者反映,很难参与到全市、全省的各项工作中去。他们,济南市应构府与高端学者之间的联络沟通机制和平台,引导外脑、外援参与济南的全方位建设,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对城市应有的贡献和作用。

  三是上海的做法值得借鉴。今年,上海市首次提出要重点建设三个沟通协调机制:一是部门之间的营商建设联席会议机制,把营商建设工作和服务企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二是面向市场的政企沟通机制,设立“上海营商优化提升咨询会”,聘请市场机构作为营商建设咨询顾问,提高沟通和效率。三是保障的政学共同体,本市司法机关、院校和研究机构、专业执业机构共同参与,深化研究涉及营商的涉法涉规等重大问题。同时,按照国家营商评价的工作要求,组织好本市的以评促改工作,开展对各区的营商考核评估。

   文章来源于博贝棋牌850游戏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