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产业安全> 文章内容

中国钢铁行业核心竞争力分析(原创

※发布时间:2018-10-24 19:18:0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钢铁是现代工业中的战略产业。没有钢铁,工业必然落后。落后必然。这是百年中国近代史给中国人民的一条深刻教训。因此,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钢铁产业的发展,这对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

  从新中国成立到前,中国钢铁工业逐步发展,初步改变了钢铁弱国的地位。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年钢产量只有15.8万吨,而且布局很不合理,江南地区几乎是一片空白。为此,提出“钢铁要过关,钢铁要过江”。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起了一座座钢城,武钢就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大钢都。到1978年,中国钢产量提高至3178万吨,排名跃居世界第5位。钢铁工业的发展,加速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为构建完整的工业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后,中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确立了钢铁大国的地位,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崛起。为中国钢铁产业利用国外资金、技术和资源创造了条件与。和技术创新成为这一阶段推动中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继武钢率先成套引进国外“一米七”轧机技术装备后,中国钢铁企业纷纷进行大规模、高起点的技术引进和。到21世纪初,中国大型钢铁企业主体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钢铁工业的成长壮大,促进了造船、机电、汽车等国民经济各行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中国现代化建设。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钢铁工业持续发展,迈上了建设钢铁强国的征程,促进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入21世纪后,中国钢铁产量迅速突破2亿吨、3亿吨、5亿吨,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由此,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从总量转向结构性问题。随着的不断深化,中国钢铁工业开始了跨地区并购重组、战略性沿海布局、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钢铁”模式的转型。武钢重组鄂钢是全行业第一个重组,对推进行业重组产生了重大影响。随后,国内多家大型钢铁企业实施了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并购重组,提升了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为钢铁产业做强打下了良好基础。

  应当看到,钢铁产业在经历了长期粗放型扩张后,必然要进行一次大的结构调整。目前,中国城镇化、工业化还处于中期阶段,内需潜力巨大,钢铁产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制约中国钢铁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诸多因素,对症下药,实现钢铁产业的科学发展。

  一是产能严重过剩,产品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是中国钢铁产业的“第一”,一方面落后产能没有及时被淘汰,另一方面产能又在快速增加。由于总量过高,加剧了国内市场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市场价格低位震荡,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低水平、落后产能的大量存在,加之盲目重复建设,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普通钢比例较高,特殊钢材缺乏,特别是性能要求严格的高洁净度、高强度、高塑性变形、高抗腐蚀性能的钢材和深加工高附加值钢材还需依赖进口,中国钢铁产业整体处于中端偏上水平。

  二是产业集中度过低,国际话语权轻。目前,全国有1000多家钢铁企业,排名前10位钢铁企业钢产量仅占全国的46%,12生肖排序而美国、日本和欧盟排名前4位的钢铁企业钢产量在本国的占比均超过60%。根据国家关于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2015年中国前10家钢铁生产企业产量要占到全国产量的60%以上,但目前仍有不小的差距。由于产业集中度低,中国在铁矿石谈判中长期处于劣势。中国对海外铁矿石资源的依赖性逐年上升,但在采购谈判中却一再被动。因此,迫切需要尽快建立铁矿石进口的“中国模式”。

  三是内部竞争无序,国际竞争力弱。目前,中国大部分钢铁企业的分销渠道以经销商为主,重点企业直供最终用户所占比例偏低,这种营销方式,使得经销商对市场影响较大。然而,目前经销商经营模式也处于粗放阶段,追涨杀跌。市场稍有波动,企业间便竞相压价,少数企业甚至采取不的销售方式,进一步加大了市场恐慌因素,造成市场价格大起大落。由于中国钢铁产业技术水平仍处于中低端,中国出口的钢铁产品,大多是中低端品种,高端产品比例很小,国际竞争力不强。

  四是布局不合理,生产成本高。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钢铁企业大多分布在靠近资源和大中型城市的内陆地区,多数重点大中型企业位于省会和大中型城市,不少钢铁企业还处于人口密集、严重缺水地区和风景名胜区。从区域布局看,中国钢铁业呈现出内地产能过多、沿海沿港产能不足,主要产区产能过多、主要消费地区产能不足的特点。随着资源和外部条件的变化,钢铁产业对国外铁矿石的依赖程度不断上升,容量、水资源、运输条件、能源供应等因素的制约日益,企业发展能力下降。事实表明,中国钢铁产业现有布局不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友好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迫切需要进行布局调整。

  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产业内驱力方面分析,由于钢铁工业对经济总量拉动作用较大,各地区竞相上项目,并且盲目贪大,造成钢产量迅速增长,总量过剩;从发展阶段分析,在中国新型工业化初期,钢铁市场需求量大、利润高,造成中国钢铁产业长期粗放发展;从技术方面分析,钢铁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造成钢铁企业遍地开花,多达千家。

  破解钢铁产业发展难题,提升中国钢铁产业核心竞争力,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钢铁产业发展规律,世界钢铁发展潮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结构转型升级,更加注重自主创新,把钢铁产业建设成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绿色产业”。

  要尽快突破产能过剩、产品落后的困局,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不断优化钢铁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产能过剩是中国钢铁产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淘汰落后产能既是产能过剩的主要举措,又是优化钢铁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必须以环保指标和能耗、水耗指标作为标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为此,要“双管齐下”:一方面采取,建立淘汰落后产能问责制;另一方面采取经济手段,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与此同时,要大力推进钢铁产业自主创新,着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大力发展对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进一步优化提升中国钢铁产业产品结构,促进钢铁产业尽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要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突破产业集中度过低的困局,下大力气整合产业资源,尽快做大做强产业链。推进钢铁企业并购重组,是解决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过低的主要举措,也是中国钢铁产业由大到强的战略需要。要健全和完善有利于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的机制,明确钢铁行业并购重组的规划、方向、重点和有关要求,妥善协调和照顾各方面的利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充分发挥大型优势企业在并购重组中的主导作用,力争形成3-5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6-7家具有较强实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整体提升中国钢铁产业的竞争实力。

  要世界潮流,突破国内市场无序竞争的困局,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提高国际话语权。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竞争应是有序竞争。面对国内市场无序竞争的困局,央属国有钢铁企业应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完善内部定价机制,制定合理的销售政策,与流通企业、用户建立长期稳定的贸易合作关系等措施,逐步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同时,要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一方面加大国内铁矿资源的勘探力度,开展铁矿勘探开发,适度开发利用低品位矿和尾矿,加强对共生矿、伴生矿产资源的研究、开发和综合利用,合理配置与开发国内铁矿资源,增加资源储备;一方面积极探索、建立铁矿石进口的“中国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到国外参股或控股合资办矿,提升国际话语权。

  要着力把握产业发展规律,突破布局不合理、成本高、污染重的困局,向沿海延伸,把钢铁产业建成生态型产业。钢铁产业是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解决钢铁产业污染问题,必须大力加强现代化钢铁企业建设,加快产业布局调整步伐。要统筹兼顾,依托现有的大型优势企业,结合淘汰落后和兼并、搬迁,合理调整钢铁产业布局。按照沿海加快、沿江适度、内地控制的原则,适时建设湛江、防城港沿海钢铁精品。要积极推进城市钢厂搬迁,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和聚集发展,减少城市污染,优化生产力布局。要加大节能环保投入,积极开发、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努力把钢铁产业建设成为生态型、循环型产业。

  严谨、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确保研究报告的准确性和质量。《2014-2018年中国钢铁工业市场深度调查研究与投资策略分析报告》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1)普查:我们对钢铁业行业中近百家从业者进行了面访或电话访问,获得最佳一手数据。 2)研究:为确保实时掌握钢铁业行业动态,我们在此钢铁业行业建立了研究机制,每个月都通过访问获得钢铁业行业的发展动态。3)机构数据:我们查询了钢铁业行业的重点企业的工商档案、统计局档案、海出口数据等等,获得较为权威的信息。4)SOWT分析:应用SWOT分析、波特五力分析等方法,我们分析了钢铁业行业及企业的竞争优劣势以及潜在的及发展机会。5)科学预测:我们采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因子分析、组合分析等方法对钢铁业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全的预测。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